顧靖海,開封府人氏,第一批自府學直升國子監的監生,在此之前,他不是舉人,只是一個生員,即秀才。
年僅二十九歲的顧靖海,以河南府學第一,國子監統考第五的成績進入國子監,選修農學院、兵學院。
顧靖海的奏折內容很簡單,也很犀利。
在他眼里,都察院大肆上書鬧騰,那是為了遮羞,所謂“竭力蓋掩無能,彰有為于四海”,兵部沉默不敢說話,那是怕擔責任,所謂“不敢發一言于天子,恐官帽易首耳”,太仆寺貪污枉法,欺民擾民,那是找死,所謂“手握錢鈔過,脖頸試刀鋒”。
鋒芒畢露的奏折,引起眾官員不安,如此能罵人的家伙可不多見。
都察院恨,兵部也頭疼,都想要收拾這個愣頭青。可偏偏內閣支持顧靖海,確切地說,是楊士奇支持了顧靖海。
楊士奇與都察院、兵部并沒有仇,也不是一個看熱鬧、落井下石的人,只是因為顧靖海在罵完人之后,寫了一條解決之策。
顧靖海認為,洪武時期的馬政太過傷民,尤其是以田畝、戶數直接攤派百姓養馬,給百姓帶來了極大壓力。太仆寺能鉆空子,不就是馬政漏洞的結果,是時候廢除洪武時期馬政,改變強行攤派百姓養馬的政策,轉行官牧為主、民牧為輔的政策了。
楊士奇深思熟慮之后,站出來支持顧靖海,并寫了一封奏折,進言革新馬政。
早朝。
朱允炆坐在奉天殿,拿出了楊士奇的奏折,詢問百官“楊閣提議民政收歸朝廷,不牽涉百姓,不攤派養馬。你們認為如何”
不等徐輝祖站出來,鐵鉉先一步出班“臣反對。”
朱允炆看著鐵鉉,平和地說“即是反對,就說說吧。”
鐵鉉嚴肅地說“皇上,戰馬關系衛所戰力,關系大明邊防與江山安危,只能加強,不宜減弱。一旦取消民牧之策,百姓壓力是減了,可邊防壓力就重了。瓦剌雖是臣服,卻仍有狼子野心。韃靼并不老實,出沒于河套一帶,隨時可能寇邊。各地邊關戰馬缺口巨大,現在遠不是取消民牧的時候。”
徐輝祖站出來附議鐵鉉“韃靼、瓦剌內部依舊有不少主張恢復元朝,南下攻取大明之人。臣以為衛所與邊關,應枕戈待旦,做好防備的同時,還應積極籌劃北伐事宜。一旦朝廷需要北伐,就必須動用大量的戰馬,沒有戰馬,軍士們如何與瓦剌、韃靼作戰”
“須知,瓦剌與韃靼不是帖木兒。帖木兒進攻時,沒有戰略縱深,沒有后退可能,只能選擇與大明主力決戰。瓦剌與韃靼可以隨時撤退,隨時轉移,若沒有足夠的戰馬,憑借著兩條腿,如何能追得上敵人我進敵退,我退敵擾,又如何取得戰果”
朱允炆知道百姓的壓力大,也知道民牧有諸多不合理的地方,可這些年來一直沒有動這一塊,并不是遺忘,而是不能動。
戰馬關系著大明的邊防、軍隊戰力。
在建文初期,整個大明軍隊里,戰馬還不到五萬,京軍還不到五千戰馬,可憐的數字讓人心酸。如果取消民牧,只靠著官牧,那大明戰馬的數量什么時候能增長起來
昌都剌之戰,京軍出了一萬騎兵,其中過半戰馬自于民牧。若沒有這些承壓的百姓,大明想要打造一支像樣的騎兵都難
委屈了百姓,換來的是戰馬數量的增長,軍事實力的增強。現在是建文九年,朝廷還要繼續委屈這些百姓嗎,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