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楊文送來的文書,安藤川這一脈的阿伊努人并非與北海道島的阿伊努人完全隔離,他們時不時會有往來。
加上安藤川這一支阿伊努人的數量并不算少,想來還是有些話語權的。
朱允炆命人拿出一幅輿圖,簡單介紹了一番地理位置,然后說“朕希望你能主持阿伊努人的具體事宜,若是你不能,就應該選出一個可以做主的人。”
“為了幫助阿伊努人抵抗大和民族的進犯,大明愿意派遣出軍隊,協助阿伊努人反攻,將北海道島上的大和民族肅清,然后反攻本州島,奪回阿伊努人最初的土地。在時機成熟時,朕會派遣水師,走海路分三路進擊,直取京都諸地,徹底打敗足利義滿。”
安藤川聽著朱允炆的計劃,連連點頭“好,很好。在大明打下京都之后,京都及其周圍諸多土地,都是大明的。我們阿伊努人只占據本州島北部、北海道島。”
朱允炆看著安藤川,嘴角帶著濃重的笑意,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該是你們的土地,自然是你們的,該是大明的土地,自然是大明的。”
安藤川沒有聽出朱允炆其他意思,只以為他同意了自己的觀點。
楊榮看著笑呵呵的安藤川,暗暗嘆息,這個家伙是從山里、海邊跑出來的吧,他根本就不了解大明,更不了解建文皇帝,你也敢來要大明的援助,君不見大琉球三國,轉眼之間遍插日月旗
建文皇帝對土地的渴望遠遠超出了洪武皇帝,他似乎想要這世上無盡的土地,包括海里的島嶼。
楊榮不需要多想也知道,未來的某一日,安藤川還在不在,不好確定,但安藤川想要的土地上,一定有大明的駐軍,有大明的國旗在飄揚。
朱允炆并沒有參與具體的援助事宜,只給兵部、五軍都督府傳了一句話,就八個字
京都不滅,朕寢食難安。
鐵鉉、楊榮、徐輝祖、李堅等,為了朱允炆能睡個好覺,吃頓舒坦飯,自然會用心籌劃。
楊榮的意見很簡單,既然都要滅了京都,干嘛不占據那里。
要知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
解決野草最好的辦法不是斬草除根,是種上莊稼。
清空了京都,只要大明不占領,遲早還是會被其他野草入侵、占據。
所以,奔著占據京都的目標策劃就是了。
李堅將楊榮的想法放大“水師早年間就曾俘虜過倭士,那里有不少銀礦、金礦。雖說朝廷主推寶鈔,但寶鈔與金銀掛鉤,沒有足夠的金銀,支撐不起來寶鈔。既然要打,干脆就直接占據那里得了,不就是四個島的事。”
鐵鉉有些無語,看向李堅“我們是堂正之師,不是流氓啊。”
李堅白了一眼道貌岸然的鐵鉉,正色道“戰爭哪里有什么堂正不堂正一說,大明早就對日本宣戰,既是戰爭之中,打下來不是理所當然之事”鐵鉉搖頭,反對道“雖說已對日本宣戰,但總歸事已過去多年。近兩年中,日本極是平靜,也無倭寇擾沿海百姓,再次發動對日本的戰事,百姓不認可,軍士無士氣啊。”
徐輝祖明白鐵鉉的擔憂,他并不反對大明去打日本,但反對沒有充分理由的出手,繼續借用陽江船廠的事來宣傳跨海遠征,很難引起軍士的同仇敵愾,很難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