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義持是足利義滿的長子,名正言順的接班人。
但事實上,足利義持清楚自己的地位不穩,因為弟弟足利義嗣和父親足利義滿一樣,都喜歡音樂,繪畫,尤其是吹簫本領了得,受盡寵愛。
前不久天皇來了,陪在天皇身邊的不是足利義持,而是弟弟足利義嗣
擱在平日里,足利義持絕不愿意與大明開戰,而是想要封鎖大海,好好過自己的太平日子,把這輩子過舒坦了就行,其他事交給大臣去辦。
可現在,大明皇帝送來了一封國書,一封要人命的國書
大明已經亮出了刀子,大海也保佑不了大和民族,坐以待斃的結果,只能是死。
割讓土地,賠償白銀
足利義持對此并不反對,前提是可以換來真正的和平。可惜,僧人滿濟說得很對,哪怕是滿足大明的條件,也不可能得到長期的和平。
大明皇帝朱允炆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對大海采取的是征服對策,陳祖義的海賊團都覆滅了,南洋、大小琉球都落入了大明手中。
東海之內的島嶼,只剩下了朝鮮與日本兩國。
朝鮮臣服大明,是大明的藩屬國,大明很可能不會攻取朝鮮。
日本國,是躲不過去的。
怯懦與退縮,只能讓自己失去更多的政治資本,失去人心。
想到這里,足利義持站了出來,堅定地喊道“大明欺辱幕府,欺辱大和,煎迫過甚,為尊嚴,為榮譽,為生存,我們應動員所有的武士,所有的軍隊,所有的男人,投入到這一場戰斗之中去,徹底消滅大明,給他們一個血淋漓的教訓”
足利義嗣雖然很不情愿,但這種場合誰敢說一句反對的話,定會被人唾棄,只好表態“若唯有一戰的話,那就應該傾盡全力,準備征討大明國,力爭三年之內,奪取大明全境”
足利義滿看著兩個支持戰爭的兒子,滿意地點了點頭。
就在此時,蒼老的僧人中津走了出來,嘆了一口氣說“我并非反對征討大明,只是希望太政大臣與諸位明白,與大明開戰很可能會導致幕府滅亡。若能派遣使臣去大明解決爭端,留下和平,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足利義滿大喝一聲“你身為幕府之人,就如此軟弱無能嗎”
中津老了,清楚自己活不了幾年了,索性放開了說“若征討大明能讓幕府壯大,延續百代,我支持征討。若征討帶來的是無數人的死亡與幕府的衰落,甚至是大和民族的消失,我拒絕太政大臣,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大明的強大,我們根本不知道”
足利義滿憤怒了,這些年來,從未有人如此頂撞過自己,憤怒地喊道“你老了,不應該住在這里了。”
中津明白,離開便是死亡,于是說“現在最緊要的是派遣使臣去大明說明情況,爭取和平。必死之戰,不打也罷”
“出去”
足利義滿趕走了中津,看著眾人下令“大明國亡我之心不死,現在唯有一戰義持,你負責調動幕府、武士與軍隊,我要你調動全部的力量,無論是哪里,只要是臣服幕府的,必須派軍隊參與戰爭,若有地方守護不服,拒絕聽差,先行討伐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