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水師方面。
鄭和在天津港集結了一批水師,朱能在大琉球島集結了一批水師,駱冠英、楊榮在濟州島集結了一批水師。
后勤都在補充之中,尤其是火藥保障上,朱允炆認為二炮局火藥彈制造速度跟不上,直接搬空了京軍火藥彈儲備的六成送了過去。
鐵鉉、徐輝祖、李堅看到這個架勢,目瞪口呆,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這個時候,東海水師、東南水師儲備的火藥彈數量已經達到了驚世駭俗的地步,據統計,神機炮火藥彈已超出十萬,虎蹲炮火藥彈超出了四十萬。
就這樣,朱允炆還覺得不夠。
鐵鉉看了看日本輿圖,認為沒必要商討什么軍略了,娘的,你都把火藥彈全拿出來了,還考慮什么對策,不就是打算轟過去了事
徐輝祖直接報了個身體不舒服,準備回去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對水師的事一點都不想過問。
問啥,日本國滿打滿算有多少軍隊
一個人腦袋上掛一枚、兩枚火藥彈了,這還操心個球。
李堅笑得像一只鴨子,整天待在水師都督府嘎嘎嘎地叫喚。不用說,朱允炆正在推出一次全新的戰斗模式,他不打算用軍士拼殺,打算用火器徹底抹殺敵人。
火器全覆蓋的理念,國子監兵學院早就提出來了,只不過一直沒有實踐的機會,沒機會驗證毀傷效果。
現在好了,朝廷打算實踐實踐,永嘉學派的葉博士不是說了,要多實踐,用事實來檢驗
日本國在大規模動員,朝鮮國在大規模調兵北上,大明在大規模運輸火器,大家都忙得很。
大明的武進士選出來了二百人,其中一百六十人派入水師,四十人前往東北,無一人留用京師。
這些跡象已經表明了朝廷在準備動手了,只不過無數人只看到了表象,沒有看到表象背后的籌劃與動向。
時間轉眼至三月中,新糧食作物先后開始種植,這一次土豆、番薯的種植面積更大,僅僅是皇室田莊,就種了二十畝番薯,地方上更多。
建文十一年,并不算風調雨順。
河南奏報,天降大雪,氣溫驟降,有百姓被凍死路邊,而不少莊稼將因此而減產。
山西奏報,地龍翻身,房屋倒塌三百余,死千余人,傷無數。
云南奏報,土司造反,殺官軍士一百余人。沐晟率兵進剿,屠四千。
國大,事總少不了。
但值得欣慰的事也有不少,永嘉學派在國子監立足,調查、實踐、實干務實的風越吹越大,空談心性,聚而論說理學,坐在竹子面前光想著格竹子的不見了。
想研究竹子,那最好是砍一截竹子研究,而不是坐在對面看。想要反駁別人,你至少需要拿出證據來,別口說無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