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按兵不動,只是在等一個時機罷了。如今向北路途之中盡有糧倉,北平、遼東都有大糧倉,軍士調撥已不需動輒數月準備,令下次日便可出兵。想辦法,讓朵顏衛徹底反出去,燕王必然離京。”
“我明白了。”
古今想通。
現在大明的軍隊作戰已不同洪武年間,隨著大糧倉不斷建起,軍隊開拔已經逐漸在擺脫后勤束縛,所謂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朱允炆做到了糧草一直都在路上,一直都在前面
“楊五山那里”
“這一顆棋子,也快失去作用了”
竹林夜色,漸滿繁星。
李芳遠看著星光,心頭猶豫不決。
世子李褆被大明留下了,李從茂也回來了,帶來了天子讓自己去大明請罪的話。
可李芳遠不敢去大明京師。
因為日本使臣案,李芳遠害怕朱允炆惱羞成怒,直接滅了朝鮮,尤其是北方消息證實,大明正在東北頻繁調動軍隊,而其中有一支軍隊就駐扎在葫蘆島,足足有一萬之眾
李芳遠想,一旦自己離開朝鮮,勢必會被大明天子控制,到時候,朝鮮上下連個拿主意的人都沒有,一盤散沙之下,誰能擋住明軍入侵
若情況再糟糕一點,明軍挾持自己直接命令朝鮮軍隊投降,畏手畏腳的朝鮮軍隊又如何作戰,沒有軍心,沒有戰斗意志,豈不是有亡國之危
可不去大明,再寫一封信道歉的話,恐怕朱允炆不會高興,這誤會也解不開,一來二去,還可能更觸怒大明。
徹夜難眠。
次日,河侖、李從茂、李叔藩等求見,看著憔悴的李芳遠也不由暗暗吃驚。
河侖進言“大王,天朝大皇帝所要的只不過是一個姿態,只要大王前往金陵,一切誤會都可消除。以大皇帝之心胸,斷不會做出偷襲邊境之事。還請大王早日定下行程,前往大明。”
李芳遠依舊充滿擔憂“大皇帝心胸并不狹隘,可國不可一日無主,現如今世子不在,又無監國之人,本王如何能走得開”
河侖有些無語。
現在朝鮮內部穩定,沒有大勢力可以威脅得到李氏王朝,別說你離開一兩個月,就是你出差半年,有這些大臣操持,回來還是一樣。
何況你是去大明,誰在這個時候翻了朝鮮的天,大明作為宗主國豈會坐視不管真到那時候,大明也會借給你軍隊幫你重新登上王位。
李叔藩暗暗發愁“大王,此事宜速不宜遲。只有盡早解開與大明之間的誤會,才不會影響更多。我聽聞韃靼部落曾威脅過大明一座小城,連打都沒打進去,可大明皇帝在震怒之下,就徹底切斷了與韃靼的貿易,不準任何人與其做買賣。若事情再拖延,問題必然升級,到時候若大明禁止一切商人與朝鮮做貿易”
李芳遠臉色一變,這幾年來,朝鮮憑借著海上貿易賺了不少錢,雖說朝鮮地少人少,特產也不多,但好歹山中有一些不錯的草藥,人工栽培的人參也不錯,還能做點馬牛買賣等。若這貿易都被關了,朝鮮的東西可就都賣不出去了,自家這點人也吃不了幾根人參啊
“貿易不能停”
李芳遠清楚,一旦大明禁止與朝鮮貿易,那朝鮮將會陷入困頓境地,而大明優良的工藝品、手工品等等都無法進入朝鮮。
總不能指望和矮丑挫的足利幕府去交易賺錢吧。
對啊,足利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