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哄著女兒,轉頭對伊真兒說“真妃,非是朕不愿意救援朝鮮,而是因為朝鮮國王李芳遠并沒有發來求援。大明雖是宗主國,也不便直接將軍隊派到藩屬國境內。朕答應你,只要李芳遠認真求援,朕下旨水師、遼東都司幫忙作戰,如何”
伊真兒沒想到朱允炆答應得如此爽快,頓時高興起來“臣妾就知道皇上不會不管朝鮮王國。希望朝鮮國王趕緊寫文書求援,這樣就能少死些百姓。”
朱允炆看著伊真兒,她依舊是純真善良,心懷悲憫。
只是,李芳遠不會這么快求援,絕不會。
朱允炆很清楚李芳遠的個性,他這輩子最推崇的人物不是朱允炆,也不是朱元璋,更不是他爹李成桂,而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芳遠需要證明自己有李世民的才能,有李世民一樣的勇猛無畏,他面對日本國入侵,在沒有承受巨大折損,失去反擊力量的時候,絕不會輕易開口向大明求援。
這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但他的軍隊似乎和他有點不一樣。
萬青林終于抵達京師,來不及休息,連忙入宮求見。
朱允炆將女兒交給伊真兒,笑著保證“朕不會坐視朝鮮滅亡,水師已經做好了戰斗的準備,只等一聲命令,不用擔心。”
伊真兒微微行禮,安心離開。
朱允炆看著伊真兒離去的背影,臉上的笑意緩緩收斂“傳萬青林。”
萬青林匆匆入殿,呈報文書“皇上,急報。”
朱允炆展開文書仔細看了看,對內侍說“傳徐輝祖、朱棣、李堅、鐵鉉,速來議事。”
內侍領命匆匆離開。
朱允炆看著萬青林,面色凝重“朝鮮潰敗的是不是太快了一些”
萬青林苦笑“確實出乎意料地快。”
朱允炆起身看向輿圖,在最初濟州島送來情報時,只說全羅道、慶尚道水師沒了,日本國正在傾力運輸兵力。
這才多久時間,朝鮮很可能就要失去全羅道與慶尚道
朝鮮軍隊干什么吃的,連阻滯都沒阻滯下,直接讓日本軍士跑步前進的嗎
徐輝祖、朱棣等人很快來到武英殿。
朱允炆將文書讓幾人看過,嚴肅地說“按照這個速度,朝鮮全境恐怕堅持不了兩個月時間。遼東那里必須加強警備,東海水師的主力也不能繼續停在天津港、琴島了。”
李堅有些擔憂“皇上,濟州島港口無法容納太多船只與軍士,水師主力一旦離開天津港與琴島,難有立足之地,除非提前進攻本州島或其附屬島嶼。”
朱允炆指著濟州島的位置“水師帶滿后勤,暫時集結于濟州島附近。船無需靠岸,軍士無需下船。”
李堅聽聞,重重點頭“如此倒是節省了不少時間。”
朱棣捏著情報文書,皺眉問萬青林“朝鮮潰敗為何如此之快,李芳遠不是整頓過軍隊,就這點戰力,豈不是要亡國”
萬青林對朱棣等人說“朝鮮軍隊是整頓過,只不過徒有其表,沒有戰斗意志與決心,加上日本國突兀進攻,行軍速度很快,又是大軍傾瀉,朝鮮地方準備不及,守衛不足,根本無法阻滯敵人。”
徐輝祖接過朱棣手中的文書,臉色陰沉“如此看,足利幕府軍隊的戰斗力也并非羸弱,皇上,這一點應引起水師與遼東軍隊注意,若小看了他們,恐怕會有不必要的折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