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閣想了想,卻沒有結果,轉而釋然:皇上嘛,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事,也是應該的。
羅貫中不知道眼前人是什么身份,但一步步跟著,越走越心不安,這公子,似乎想要把自己押送到皇城去啊?
我羅貫中只是想要出書,沒想反對朝廷,不至于吧?
看著遠處的西安門,羅貫中止住了腳步,問道:“我們不是去書坊刊印嗎?為何來這里?”
朱允炆指了指西安門,說道:“這京師之中,刊印之術最杰出的,當屬司禮監經廠,既然要出書,找他們不是最好的嗎?”
羅貫中想要跑路,眼前的人絕對不正常。
司禮監可是皇宮里的內監,二十四衙門之首啊,能讓他們動彈的,不是親王便是皇上,你以為你是誰?別門沒進去,自己先被砍了腦袋……
“這個,我們在宮外找一些書坊刊印就好了吧……”
羅貫中實在不想入皇宮。
朱允炆哈哈笑著,說道:“先生不是想要親眼看這書稿問世嗎?緣何到了門口,卻膽怯了?呵呵,這可不行啊,走吧。”
不容拒絕
(本章未完,請翻頁)
。
羅貫中只好咬了咬牙,跟了上前。
“拜見皇上,皇上萬歲!”
西安門的守備兵整齊地行禮。
羅貫中瞪大眼,看著朱允炆的背影,連忙跪了下來,喊道:“小民羅貫中,拜見皇上!”
朱允炆轉過身,對解縉示意了下。
解縉連忙將羅貫中攙扶起來。
“羅先生,請吧。”
朱允炆微笑著點頭,伸出手,作了個請的手勢。
羅貫中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入經廠的,一切似是夢幻,毫不真實。
司禮監下設文書房、禮儀房、內書堂、經廠。
其中經廠設掌司數名,負責一應經書印板及印成書籍,包括佛、道藏、蕃藏等書籍,可以說是皇上自己家開的印刷廠。
洪武中后期,經廠配有刊字匠一百五十名,印刷匠五十八名,裱背匠三百一十二名。
朱允炆想要刊印《三國志通俗演義》與《水滸傳》,只靠著這些刊字匠、裱背匠、裱背匠是不夠的。
“在刊字匠、裱背匠、裱背匠之外,招攬箋紙匠三十名、摺配匠五十名、裁歷匠二十名,黑墨匠二十名,筆匠與畫匠各三十名,限三日內辦妥。”
朱允炆對趕來的司禮監少監王越吩咐道。
王越連忙答應下來,匆匆去安排。
朱允炆從羅貫中手中接過《三國志通俗演義》,敬重地看著羅貫中,然后提起筆,道:“朕擅填詩詞于書稿之上,先生不會怪罪吧?”
羅貫中連連搖頭,道:“皇上親筆,是小民榮光。”
朱允炆毛筆蘸墨,輕聲道:“不管你是不是真如此想,但這首詞,不能少,少了的話,可就差了幾分氣勢。”
解縉、徐輝祖與徐妙錦走近前,看著朱允炆龍飛鳳舞,一首《臨江仙》躍然紙上: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啊,別怪朕,要怪就怪你出生太晚了。
等你有這首詩詞的意境與覺悟,起碼要一百多年,朕等不起……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解縉吃驚至極地看著這首《臨江仙》,一股淡泊灑脫的氣勢撲面而來,即有慷慨悲壯,又有蕩氣回腸!如此意境不凡之作,當真是皇上所作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