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邊,如果薩拉赫需要休息的話,阿諾德也可以試著提上來。
怎么說這家伙的速度奇快,善于助攻,也有點打邊鋒的潛力。
因此,這二套戰術的變化,其實是非常豐富的。
于是第二場教學賽后,雙方打成了2:2平,算是一個進攻大于防守的戰術結果。
如此這般,又過了三天,第三場教學賽開始了。
這波曼聯倒是把主力和替補區分得清晰了很多,實力強的隊員幾乎都安排在了主力一邊,除了為了讓守門員早些找到狀態,便把主力門將安排在了替補這邊,接受主力球員的狂轟濫炸。
因為這波采用的是最瘋狂的第三套戰術,全攻全守的打法。
這種打法有些類似于利物浦上賽季用的那種,全場高位壓迫對手,得球后立即就地展開極速反擊的打法,只不過到了曼聯這里,還是經過了江鳴州和穆里尼奧,針對自家球員進行了一定的改良。
由于主力隊員的實力全面強過替補,加上這種打法壓迫力超足,無數次迫使替補一方失誤,最終的比賽結果也反應在了比分上,主力一方3:0橫掃了替補,如果不是替補方的門將德赫亞發揮超強,撲住了主力的三次必進球,恐怕比分最后會停留在6:0上。
這套戰術雖然很強,但對于他的使用,將會和第二套一樣,隨著賽季的深入,根據不同的對手來安排。
或許會用在國內的杯賽中,也或許會用在歐洲冠軍杯上。
又或者在某些比賽打平甚至落后的情況下,在最后的二十分鐘時,臨時采取這樣的戰術,用來搏一把,看看能否最終逆轉。
之所以沒有把這第三套戰術作為常規使用,因為如果用多了,不只是少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也會被很多強隊詳加研究,等真正對付強隊需要用這套戰術時,對方就已經有了對付曼聯的方法,很容易被對手用防守反擊一打一個準。
這也是利物浦隊上賽季沒有最終奪冠的原因。
只有等到賽季中后期,四大后衛和后腰姜起在防守上相互配合越來越默契后,才能更多的使用這樣的戰術。
如此三場教學賽結束后幾天,當時間來到了2006年的8月13日,曼聯迎來了本賽季的第一場英超聯賽,對陣伯恩茅斯。
這支球隊算是英超的真弱旅了,正因為如此,曼聯并沒有采用最常規的第一套戰術,反而用的是姜起客串邊鋒的打法,這也是穆里尼奧最擅長的邊路突破,中路支點,防守反擊的打法。
整個比賽中,曼聯幾乎是戲耍著對手玩,有時候可以快速進球的,也拿來磨練中場傳遞的默契,以及后衛防守配合的嫻熟度。
當然這種玩法并不會讓外界認為他們是故意的,反而覺著是這幫家伙太自大了,磨合不夠好,更認為穆里尼奧到了新賽季,依然沒有找到適合曼聯的最好的戰術,竟然放棄了讓姜起打后腰,稀里糊涂的把他安排到邊鋒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