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場球評的解說中,比賽正式開始。
曼聯的陣容就是他們先前用過的那一套,門將首發德赫亞。
后衛從左到右分別為盧克肖、范迪克、拜利、阿諾德。
和之前不一樣的是,年輕的阿諾德代替了阿什利揚和瓦倫西亞,直接成了首發右后衛。
看到這樣首發陣容,華夏國內的足球頻道的解說以及世界各地的球迷們,都忍不住好奇穆里尼奧這個家伙為什么會在這樣關鍵的比賽中,讓一個如此年輕的小將首發,打得還是右邊后衛這種位置,一旦被人突破下底,就很容易對曼聯的球門形成威脅。
不過也只有這一個位置讓球迷們產生了不解,中場和前鋒依然是曼聯最穩固的那幾個。
后腰姜起,作為全隊的調度和節奏的掌控者。
搶球機器馬蒂奇,負責解決中場的一切錯漏,一旦丟球,便立即反搶。
第三個中場,自然是前場的進攻組織者博格巴。
前鋒進攻三叉戟,依然是姆希塔良、馬夏和薩拉赫。
至于曼城那邊,延續了前幾場大比分獲勝的陣容,畢竟面對的是曼聯,是自己的老對手穆里尼奧,瓜迪奧拉也不敢掉以輕心,沒有隨意的改變首發,玩什么奇兵制勝,無論如何,目前的這些球員,是曼城隊的最強配置了。
很快,比賽便進行了十分鐘左右。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在雙方經過了大概5到7分鐘的試探之后,曼聯沒有和廣大球迷以及媒體球評們想的那樣,一味的退縮搞大巴防守,再找時機反擊,而是玩起了和曼城一樣高位壓迫。
對方拿球時,曼聯的三叉戟球員就會快速在對方半場和禁區,進行強大的壓迫,并且每個人都有負責壓迫的對象。
速度最快的薩拉赫專盯著曼城速度較慢的后腰和中后衛,一旦他們拿球,他就立即依靠速度沖上去,迫使他們傳出他們不想傳的球或者在傳球中出現失誤。
這樣的打法一直屬于曼城和利物浦的,雖然在本賽季前幾場比賽中,曼聯也在其中一場試過,但顯然效果不如曼城和利物浦,因為他們反搶后的反擊,始終抓不住時機,總是會在反搶到腳下后,展開地面的短傳。
事實上,利物浦在反搶過后,都會用各種低平球直塞或者高速下底傳中的凌厲打法,獲得射門機會。
曼城雖然在得到球后采取的是短傳配合,但他們的短傳速度很快,就如同tikitaka這樣的擬聲詞,連續傳遞七八腳乃至十幾腳后,直接穿破對手的空擋,最終形成射門。
曼聯之前的那一場嘗試,球是搶了回來,傳也玩了短傳配合,可是總是在關鍵時刻忽略掉了直塞的機會,導致拖慢了進攻節奏。
因此眼下,即便看見曼聯和曼城一樣打起了高位反搶,強勢壓迫的防守方式,但大部分球迷和球評還是不看好曼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