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初立,養軍需要巨大的財力支撐,若是守不住瀘州,給予皇帝上供毫無意義。
另外川南節度使的置立,事實上是大太監楊復恭做成,直接向皇帝上書供奉,楊復恭或許心生警惕,進而指令楊守亮進襲川南。
經過了謹慎權衡思慮,韋扶風決定了靈活行事,先借由更改縣名,上書向皇帝表誠,然后他親自做為使者,率領一千將士去往長安上供。
韋扶風的真實想法,借上供之名義帶走一千將士。
亂世多危,山匪亂軍隨處可見,帶走一千將士,不但有利于出行,也利于在川南之外行事。
留在戎州的同時,韋扶風也使出四名虎賁衛,分頭打探成都那里的信息。
了解戰況,了解伯祖韋昭度和王建的各自實力,了解西川各州的真實歸屬。
虎賁衛回來了三個,韋扶風分別聽取了回稟,知道伯祖抵達西川之后,一直是駐留在成都城外圍困。
王建則是利用行營副招討使的名頭,出兵在成都之外的地域攻占州域,收降官吏,結交豪族,使得王建的兵力越來越多。
例如戎州刺史,就是迫于王建的強勢而歸附,被征發走的軍力歸屬了王建麾下。
王建是朝廷置立的永平軍節度使,合法的擁有西川四個州域,戎州征發走的兵力,全部成為了永平軍節度使軍力。
西川節度使韋昭度,只知道圍困成都,不知變通的利用自身官職優勢,與王建爭奪西川的勢力,結果造成王建的軍力急劇膨脹。
現在,韋昭度的直屬軍力頂多兩千,另外還有數千東川軍力和數千山南西道軍力,在比例上,王建的軍力完全占據了優勢。
王建擅自攻入西川之時,只有三千軍力。
韋昭度抵達西川,使得王建的亂軍叛逆,搖身一變,成為擁有朝廷大義的節度使和副招討使,獲得了西川大量勢力和軍力的歸附。
韋扶風聽了回稟,暗自的大皺眉頭,他不宜腹誹伯祖韋昭度無能,只能高估王建的雄才大略,不然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豈能忌憚王建。
韋扶風原本對于伯祖那里抱有希望,希望伯祖擁有一萬軍力,他錦上添花的帶去一萬兵助威。
現實情況不能出兵,縱然帶去兩萬兵,伯祖也是斗不過王建,后果是送菜。
歸根結底,韋扶風是新得川南節度,在川南折騰可以,帶走兩萬軍力出征成都拼殺,他的軍力承受不起巨大死亡。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敵人會因為形勢的轉變而變化。
王建已然是永平軍節度使,王建愿意攻打成都城是想圖謀西川。
一旦韋昭度勢大,王建可以與成都城內的敵人重修舊好,反過來干掉韋扶風軍力。
王建無賴和悍匪名聲,韋扶風聽的太多。為了利益能夠翻臉攻擊義父,坐實一個唯利是圖的無賴之輩。
面對無賴,要么比無賴狠毒,要么別去招惹。
韋扶風抉擇了保守,他對伯祖韋昭度沒有信心,他是韋氏小輩,見了韋昭度只能唯命是從,去往助戰的后果,八成是吃力不討好。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有了決定,韋扶風下達軍令,抽調一百虎賁衛,一百鳳離營,二百飛羽營,六百豹韜營,合計一千將士組成護軍留在戎州。
韋扶風率領一千護軍,帶上小雪一起南下去往鹽津縣的豆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