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只見進來一個道人,頭別如意金簪,身著鵝黃道袍,面如古月,鶴發童顏,一部銀髯,手中提著一只拂塵,仙風道骨,飄飄出塵。來至切近對李靖道:“李總兵,貧道稽首了。”李靖連忙還禮,請道人上坐,那道人也不謙遜,當即坐下。
李靖問道:“不知老師來至哪處名山,何處洞府?”道人言道:“貧道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是也!”李靖聞言慌忙跪倒,口稱:“原來是清微教主太乙真人法駕光臨,上仙請恕弟子愚鈍,未曾遠迎!但不知上仙到弟子府上,有何指教?”太乙真人言道:“貧道聽說府上降生一位公子,特來賀喜。可否讓貧道與令公子一見,不知尊意如何?”李靖當即命侍女將嬰孩抱至前廳。
太乙真人將小兒抱在懷中,仔細端詳,問李靖道:“李總兵,你可知道這小兒的來歷?”李靖聞言忙言道:“弟子不知,但聽老師講來!”太乙真人言道:“他前世乃中條山里毒火鬼王,乃是天下鬼仙之首,為煉毒火潛入八景宮,欲盜走兜率火檠,被妙樂天尊的弟子當場撞見,放出兜率火將他燒死。彼時貧道在八景宮中作客,可憐他七八百年道行毀于一旦,不免為他可惜,不免動了惻隱之心,將他的殘魂斷魄收在身邊。前幾日,貧道接到玉虛宮玉札,命貧道送一位煞星下界,貧道思來應在此位身上,便將他送至總兵家中,此刻見他,印堂紅光籠罩,定是殺性未泯,這一世當犯五千七百殺戒!”李靖聞言甚為驚詫,太乙真人頓了頓問道:“此子可曾起名?”
李靖答道:“還不曾起名!”太乙真人言道:“讓他給貧道做個徒弟,總兵意下如何?”李靖聞言大喜道:“弟子自幼愛惜仙道,奈何資質愚鈍,難有成就,膝下共三子,長子名叫金吒,拜五臺山清涼洞文殊廣法天尊為師,次子名叫木吒,拜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為師。若是幼子也能拜入闡教上仙門下,弟子當求之不得,就請老師給這孩子賜個名字吧!”
太乙真人言道:“就取名叫做‘哪吒’吧。”李靖謝道:“多承老師厚德命名,感謝不盡。”遂即喚左右仆人道:“準備齋飯。”太乙真人言道:“不必,若是此子日后有難,讓他到金光洞來找貧道就是!”說罷起身告辭,乘云光而去。
光陰荏苒,暑往寒來,不覺小哪吒已長到七歲,只生得面如傅粉,膀闊三停,虎體熊腰,十分壯實。此時正逢盛夏,紅日似火,天氣燥熱。李靖接到戰報,東魯反了姜文煥,率領十五萬人馬,攻打游魂關。當下急忙傳令,每日操練三軍,準備隨時應戰。
且說三公子哪吒,在屋中熱得難耐,心下煩躁不堪,來見母親,對母親言道:“孩兒在家中閑得無聊,想去關外玩耍,還望母親大人應允!”殷夫人二子不在身邊,平時最是疼愛哪吒,便道:“你要去關外閑玩,倒也可以,但需帶上一名家將,不要太過貪玩,日落前務必回來,別讓你爹爹知道了。”哪吒喜道:“孩兒曉得,定在爹爹回府之前回來。”說罷同家將出關去了。
二人約走了三五里地,紅日當空,哪吒熱得汗流浹背,對家將言道:“你去看看,前面那片樹林能否納涼?”家將來至樹林中,只見枝葉茂盛,清風徐徐,甚為涼爽,頓時煩惱盡除,急忙折返回來,對哪吒道:“回三公子,前面樹蔭之內,甚為清涼,可以避暑。”
哪吒聞言大喜,快步進到林內,解開衣帶,敞胸露懷,無比涼爽。猛然看見林中有一條小河流過,清波滾滾,綠水潺潺。哪吒站起身來,走到河邊,對家將道:“我走了一身熱汗,此地并無人煙,正好在河里洗個澡。”家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將言道:“公子要仔細,可要在老爺回來之前回去的。”哪吒言道:“無妨。”
當即脫了衣裳,跳進河中,將七尺混天綾解下,蘸著冰涼的河水洗澡。他怎知道,這條河名叫九灣河,彎彎曲曲直通東海。那混天綾乃是金光洞的法寶,侵在水中,稍微一動,實有翻江滔海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