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拒了吐蕃青年晚上接著嗨的邀請,李俊和姚逵,繞了幾個圈,終于確定無人跟蹤,這才換了一輛馬車,原路返回。
一上車,姚逵就抱怨上了。
“太子殿下,吐蕃人性情粗野,不受控制,為了殿下的安全,還是少跟他們接觸為妙。”
“這一下午擔驚受怕的,可嚇死我了!”
看他現在還一臉腎虛的模樣,李俊頻頻點頭,示意自己對他說的話,十分受用。
李俊誠懇的表情,看到姚逵眼里,他卻總認為,太子殿下是在敷衍他。
仔細想想這幾天來二人的行動,也少不了姚逵的攛掇。
姚逵好像也沒有什么能夠指責李俊的立場。
他內心是佩服太子的。
姚逵也是熱血男兒,挑戰吐蕃青年這樣的事,他早就想干。
如果李俊不是太子,他也不會如此擔心。
他嘆了口氣,對興致勃勃觀看著窗外風景的李俊說道:“太子殿下,吐蕃人的話可信嗎?他們真的不會再提和親之事?”
李俊的目光,并沒有從窗外收回來,他觀看著這難得的大唐風物,只悠然道:“他可能說的是真心話,我們卻不能簡單相信。”
“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那太子殿下的意思是?”姚逵心中憂慮又起。
“吐蕃人還會伺機鬧事?”
“這只是緩兵之計,但愿他能不要和父皇提起和親的事。但是,你要知道,再過不久,我們和吐蕃必有一場生死大戰!”
姚逵想到去年的那一場慘敗,尸山血海之中,賠上的是攻無不克的唐軍的尊嚴。
還要打?太子莫不是異想天開?
現在大唐的邊境狀況,可不能和高宗時候相比。
吐蕃還算老實的,充其量小打小鬧。
突厥才是肘腋之患,年年都要犯邊,他們軍事力量強盛,游牧的特性,又使得他們的作戰方式更加靈活機動。
唐軍這些年來,在突厥那里,可是一點便宜也沒占到,不斷的損兵折將,對于朝廷來說,現在的方針就是,拉著吐蕃,防范突厥,只要突厥不來侵擾,唐軍就已經偶彌陀佛了。
所以陛下對吐蕃的數次提親,雖心中不滿也只能照辦。
現在難道還要得罪吐蕃,搞雙線作戰,太子殿下是瘋了嗎!
姚逵他們這些正經唐人心里的疑慮,李俊不是不明白,可他的想法也只能一點一點的和他們滲透。
總不能說,你們放心,我將會用健全的現代軍事理論幫助唐軍戰無不勝吧。
也不能說,突厥雖然是勁敵,可百年年后,吐蕃才是惡心大唐的終極賤人吧。
就是說了,他們也不能信。
姚逵還是識時務的,這個時候,并沒有廢話,探究李俊這話背后的含義。
李俊陰惻惻的對他說道:“杜饒這樣好的探子,只讓他留在洛陽,屈才了,不如,讓他去邊境,觀察吐蕃軍隊的動靜。”
“太子殿下是說,吐蕃最近要有異動?”
“讓他盯著就行了,軍國大政,細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