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對這個觀點,有些不同的看法,你們第一次知道、或者看到勞力士,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場合?”
看著幾個人在努力回憶的樣子,幾秒鐘后李明翰繼續說道。
“是不是電影或者錄像里?黑社會老大、手上明晃晃的,就像你前面形容的、表盤上全是鉆石、可能中間還鑲嵌著幾顆紅寶石。”
“嗯、是的、是的。”
“那么,平時周圍,你見過幾個戴勞力士的?不論是朋友、還是陌生人?”
齊曼妮想了想:“好像有一二個吧。”
“我周圍、還是有幾個朋友戴的。”回答的時候,劉小飛有些小得瑟。
“見過幾個戴,你電影里看到的,那款勞力士的嗎?”
幾個人想了想:“沒有”、“沒有”
看到李強也望向這邊,好像也對這個話題產生了興趣:“李總,周圍有沒有人,戴那種電影里常看到的,滿鉆全金的勞力士嗎?”
“滿鉆的倒是沒有,不過全金的有幾個。”
“噢、都是些什么人?”李明翰問到。
“業務伙伴吧,也有二個公司的董事。”
“你覺得他們像爆發戶嗎?或者感覺他們身上,有爆發戶的氣質。”李明翰問到。
“那怎么可能,基本上都是有素質的,而且有幾個人,都不止一款表的。”
“那么,剛剛我們說到勞力士這個話題,你的第一反應,是你們董事,還是影視畫面?”
“電影畫面...”李強稍微思索了一下。
“你們看,其實現實中,還是能接觸到戴勞力士的人的。他們往往都不會表現出,所謂暴發戶的氣質。
可是,為什么一說到勞力士,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個身高馬大的黑社會老大。港片就是紋著身,好萊塢基本是黑人,戴個大蛤蟆鏡、除了金晃晃的手表,手上應該還有幾個大鉆戒是吧?”李明翰引導著話題。
“對、對、對...”在座的基本都有這種感覺。
“美國斯坦福大學,有一篇研究論文,論第一印象對人們行為的影響。里面有闡述,大多數人、在第一次接觸新鮮事物后,往往會產生一個錨定。
如果后面不再接觸,那么這種印象會慢慢淡化,如果后面再接觸,和第一次的畫面或感覺一樣,那么這種錨定的效果,會幾何級的加深。
強子、小飛,你們還是那種平時有機會,接觸勞力士的人群。但一談到勞力士,腦海里的第一畫面,依然是金晃晃的滿天星。
那么還有很多人,平時根本接觸不到佩戴的人群。甚至有些人,連一塊真表都沒見過,是不是?”李明翰繼續引導。
“其實,我們在影視作品里,常看到的滿鉆的勞力士,屬于勞力士中最貴的產品之一,也稱之為畢業款。它的產量、只占勞力士所有產量的千分之一都不到,可它幾乎百分百代表了勞力士,在大部分人心里的形象。
但是這大部分人對勞力士的理解,幾乎都來自于影視作品。你想一想,一個可能連一塊真表、都不曾見過的人,對于這塊表的評價能真實嗎?可是,這并不影響他們,把這種觀點傳播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