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劉寶強的猜想也只能算是猜中了一半。
積分的確不好掙。
但只要進入了“門檻”。
哪怕是躺著呢,都會有一點積分入帳。
為什么這么說呢?看看系統繼續的解釋。
作為籃球系統。那么積分也只能在籃球場上獲得。
而積分呢,又分為基礎積分和任務積分。
先說基礎積分。
根據系統的算法。
她為這個世界的籃球比賽也劃分了6個檔次。
每個檔次的不同,獲得的“基礎”積分就不同。
地球上有很多種籃球聯賽。
強弱高低自然不一樣。
所以這6個檔次只是系統認定的檔次,它們分別是。
第1檔。美國的NBA聯賽。
第2檔。歐洲籃球冠軍聯賽。
第3檔。美國NBA夏季聯賽。
第4檔。美國NCAA聯賽。
第5檔。中國CBA聯賽。
第6檔。澳大利亞NBL聯賽。
只要是參加這6個檔次的任何一檔聯賽。宿主每一場比賽都能獲得基礎積分。
也就是只要屬于該聯賽的球隊。哪怕是不上場比賽。也不管球隊輸贏都有相應的積分。
當然,檔次不同,積分也就不相同。
第1檔NBA聯賽。球隊獲勝可以得到20點積分。球隊失敗得到10點積分。
第2檔歐洲籃球冠軍聯賽。獲勝16點分,失敗8點分。
第3檔NBA夏聯。獲勝12點分,失敗6點分。
第4檔NCAA。獲勝8點分,失敗4點分。
第5檔CBA。獲勝4點分,失敗點2分。
第6檔NBL。獲勝2點分,失敗1點分。
正所謂有蚊子大小,它都有點肉。
不管輸贏,三瓜兩子它總有那么一桿子。
這就是系統的基礎躺贏積分…。
而任務積分呢,那就顧名思義了。
系統會根據不同的場景。隨時觸發也不知道合不合理的任務…。完成了就有積分,沒完成就沒有,很簡單。
不過說的再簡單。
可問題是劉寶強現在連門檻的方向都不知道。估計就算是系統沒裝錯。對他兒子劉小峰來說也是一樣吧。
畢竟那些什么聯賽哪是普通人能隨便參加的。
就算自己兒子的籃球似乎打的還行。
但也最多算是在同齡人中還算行。而這還不包括身體狀況。
職業聯賽?別說他自己了,估計就算是他兒子也沒想過。
所以怎么可能越得過那個門檻。
也在這一刻,劉寶強其實已經死心了。
只是有些為自己的兒子感到惋惜。
自己悔恨到是也少了一些。
畢竟就算是他自己能掙到積分。
可兒子的身體還是那個樣子。
還用本屬于兒子的東西。去增強那所謂的籃球能力。劉寶強覺得自己也沒有那個臉。
所以他也就不再抱任何希望了。
也就在這一瞬間,劉寶強是人不抖了,也不哆嗦了,缸子蓋也停止起舞了…。
但正所謂人算不如系統算…。
系統接下來的一段話,就又點燃了劉寶強的希望。
也不知道系統是不是鉆到劉寶強的腦子后,能讀懂他腦子里的想法。
居然很精準的把握了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