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說起來的話,寧王對楊廷和的信任只怕都排不進前十之列。
李士實深吸一口氣,向著寧王一禮道:“回稟殿下,天子朱厚照接到殿下起兵的消息之后,召集了朝中重臣商議,至于說具體的結果,似乎并沒有在朝堂之上公布,我們的人也沒有探知。”
寧王聞言不禁皺起了眉頭,若是連朝廷的動向都查探不到的話,萬一哪一天朝廷大軍突然出現,那豈不是要殺他一個措手不及嗎。
李士實輕咳一聲道:“雖然說沒有打探到朝廷如何應對我們的消息,可是朝廷卻是第一時間對于韃靼人寇邊做出了反應。”
寧王眼睛一亮,帶著幾分好奇道:“哦,快說說看,朝廷是如何應對?”
李士實嘴角露出幾分笑意道:“回稟王爺,朱厚照自京營調派了十萬大軍前往宣府、大同,歸于五邊總督楊一清統領。”
寧王不禁一笑道:“十萬京營前往邊鎮,朱厚照這小兒還真是好大的魄力啊!不過這樣也好,這說明本王聯合韃靼人的舉動是正確的,希望韃靼人能夠大勝幾場,最好是讓朱厚照將額比方兵馬盡數派去對付韃靼人,如此本王便可以趁機占據江南之地。”
說實話,寧王雖然說得到了江南諸多的豪紳、權貴的支持,但是他心中也有些沒有底氣,畢竟江南官兵糜爛這一點他也是心中清楚的。
連官軍都糜爛了,雖然說他攻占之時不費吹灰之力,但是這也意味著南方根本就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
一旦天子自北地調集邊鎮的精銳兵馬下江南的話,他還真的沒有多少把握能夠抵擋得住來自北方的精銳大軍。
還有就是京營近二十萬大軍,尤其是這二十萬大軍還是經過重組之后的大軍,哪怕成軍不足一年時間,但是也比他手下那些兵馬要強啊。
不要多,只需要京營十萬大軍下江南,寧王便不敢保證自己可以擋得住。
朝廷需要時間打退韃靼人,而他也恰恰需要時間占據江南,然后與朝廷隔江對峙。
現在聞知朱厚照調集了十萬京營前往北方防備韃靼人,寧王自然是大為歡喜。
調去對付大大人的人越多,那么也就意味著朝廷所能夠調集的對付他的人馬也就越少。
就在寧王這邊征調兵馬準備攻破安慶這一南京的門戶重地的時候,京城之中,一艘艘的大船緩緩順著大運河向著南方而去。
為首的大船之上,幾道身影立于船頭部位,不是別人,正是出了京的楚毅。
此番楚毅出京便是為了掃蕩整個江南之地,一舉蕩平江南,也省的以后再花費心思在江南之地。
此番楚毅抽調了京營三萬大軍隨行,數百艘大船密密麻麻一片,占據了整個大運河。
京營十八萬大軍,再加上騰襄四衛,還有天子直屬的錦衣衛、金吾衛、羽林衛等十二衛,五成兵馬司的人馬,整個京師加起來滿打滿算足足有二十多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