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川曾經在縣學的典籍室里看到過某些古書,上面就記載了有關煞氣的事情。
如若中了煞氣,要么身具修為,要么經歷奇遇,得到一枚品階較高的驅煞丹藥,否則終究難逃一死。
這個世界有著神通廣大的修行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其一是練氣士,其二是武夫。
這兩種修為體系,共有十品境界,從低到高,由十入一。
那所謂驅煞丹藥,便是由練氣士所造。
可是說到底,自己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秀才,去哪能找練氣士專門為自己煉制丹藥?
至于靠修行緩解乃至驅散煞氣,無異于是徒步登天的一種行為,自己連修行的門檻都未踏進,更不知從哪里獲得修煉功法,如何能在可能為數不多的時日里成為一名修士?
聽陶謙的話不難推測出,一旦黑氣侵入心脈,就是身死之日。
“難道尋常人中了煞氣,當真就回天無力了?”
孟川不甘心認命。
剛穿就要死。
誰又能保證再死再穿?
典籍室對煞氣的相關記載很少。
“尋常人...在沒有修為也無奇遇的情況下,據我所知,還有一個法子。”陶謙本身就是開書鋪的,所以看過的雜書很多,里面就有關克制煞氣的記載。
孟川從容詢問道:“什么法子?”
“這個法子你應該了解啊!”陶謙反問一聲。
“我應該了解?”他不明所以然。
陶謙淡淡道:“你們儒家的浩然正氣,乃是邪祟致命天敵,若是體內擁有了浩然正氣,足以將煞氣壓制甚至驅散!”
聞聲,孟川強顏歡笑。
按理來說,知道解決自身煞氣的法子了,應該感到高興才是。
然而,提到浩然正氣四字,壓力如山重。
在這個世界,除了武夫與練氣士之外,還有另外一種修行體系,叫做‘儒修’。
前兩者需要靠磨煉體質與修煉功法才能入品,也就是修為最低的第十品境。
但是儒修不行,他們沒有可修煉的功法,而是講究一個蘊氣,這里的氣指的就是浩然正氣。
能獲得氣,并蘊藏于身,就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儒修了,這也叫做‘君子藏氣于身,待時而動’。
儒修若想提升修為品階,只能不斷的去獲取浩然正氣,且一旦成為儒修,就極難成為武夫或者練氣士了。
想要成為一名儒修,也就是讓體內具有浩然氣,有三種方式。
第一,科舉;
第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于紅塵中悟道;
第三,詩詞歌賦,著書立傳。
按理來講,前身寫了那么多年的雜文,早就該成為儒修才是,然而,并沒有。
因為靠第三條路成為儒修,需要的因素較多。
其一,作品真實且受眾廣;
其二,不能有辱斯文;
其三,要讓百姓從中取得幫助。
前身并未完全符合這三個因素,所以才遲遲未能成為儒修。
孟川本可以去寫詩詞歌賦的,借此有幾率成為儒修,壓制體內煞氣,然而想了想,這條道路基本行不通。
這里雖是異界,但其實就是一個翻版的中國古代社會,雖說沒有耳熟能詳的朝代與名人,但是你能從此界的歷史中,找到與之相似的存在。
比如,寫出《將進酒》的人不是李白,而是李慕白。
寫出《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作者,也不叫蘇軾,叫蘇和仲。
如此來看,靠詩詞歌賦成就儒修,是沒啥可能了。
這堪稱死局,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