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楊董氏見到兒子又打了一頭野豬回來,驚訝的道:“昨兒不是才打了兩頭回來嗎?家里還有肉吃,怎么又打了一頭回來?”
“這頭野豬處理一下,明天趕集拿到集市上去賣了。冬天給娘你們做些防寒的衣物。”
楊董氏幫著白曉將背簍卸下來,道:“我就算了,給曉曉做兩身,她現在穿的都還是單衣,明天帶著她一起去,買些穿的用的。”
楊林氏道:“就是,以前弟妹在娘家受的委屈,在我們家可要好好的補回來。”
都說婆媳、妯娌和兒媳婦是公敵,可他們家的女人就是能和睦的生活在一起。
如果換了是別的妯娌,婆婆要是只給一個兒媳婦做衣服,不給另一個,還不知道怎么說婆婆偏心呢。
白曉也覺得自己確實該準備兩件過冬的衣服,也就沒拒絕。
楊董氏幫著白曉整理藥草,她真以為白曉去挖野菜了,可背簍都見底了,也沒見一棵能吃的野菜,全是些不能吃的野草。
“曉曉,你不是說去挖野菜嗎?這些都是不能吃的草啊。”
白曉看了楊定初一眼,她忘記挖野菜了。
不過好在她挖了一些蒲公英,雖然味苦,用開水過一下拌著吃還是挺不錯的。
“娘,這個。這個叫蒲公英,具有親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把它用開水過一下,拌著吃,雖然有些苦,但是很好吃,一會兒我做給你們嘗嘗。”
好在她挖的蒲公英有些多,過水后,還能有一小盆,昨天宴席剩下的菜還有,熱了就可以吃了。
楊家的三個男人在忙著燙豬毛,好在昨天做宴席打的灶臺沒有拆,將廚房的大鐵鍋拿出來,楊林氏幫著燒了一大鍋的開水。
楊崇煥拿了一根手指粗的竹筒,在給豬吹氣,楊定初幫忙摁著,楊文義則磨刮毛刀。
白曉和楊董氏兩人在廚房里準備晚飯,白曉將蒲公英的葉子摘下來,根留著做藥。
根比較苦,用來燉湯還能勉強喝,若是用來做菜太苦了。
楊董氏幫著燒火,白曉則將蔥姜蒜切碎備用。
水沸后,將蒲公英的葉子倒入水中,不蓋蓋子,就這么煮個三四分鐘,撈起來。
葉子菜類的蔬菜,在煮的時候最好都不蓋蓋子,不然會有一股像豬食一樣的味道,而且葉子容易發黃,不好看。
將鍋里的水舀起來,可用當茶一樣喝。
處理好蒲公英后,將昨天剩下的紅燒肉,倒入鍋里熱熱。
一邊熱菜,一邊涼拌蒲公英,除了蔥姜蒜,就是鹽和醬油醋,為了加重口味,白曉還加入了今天上午在山上無意中發現的茱萸。
她看了下,不管是在楊家,還是在白家,都沒有辣椒,土里也沒見種的有。
看來這個時期是沒有辣椒的,不過好在讓她發現了茱萸,可以代替辣椒,這讓無辣不歡的白曉欣慰了不少。
將茱萸切碎,合著其他佐料一起拌,只是沒有紅油,也沒有香油,看來明天去集市上要看看有沒有植物油。
“娘,您給嘗嘗,看味道如何?”
楊董氏嘗了一口,眼睛一亮,“還真不錯呢。”
小晴兒在廚房門口探了個腦袋進來,白曉招招手,“小晴兒,快過來,嘗嘗嬸嬸做的這個菜好不好吃?”
就算拌的再好吃,苦味還是有的。
楊晴兒一個孩子對酸甜苦辣貼別的敏感,茱萸的辣,蒲公英的苦,讓她受不了。
“好辣,也好苦,我不要吃。”
端著白曉晾在一旁煮過蒲公英的水就喝,剛喝了一口又給吐了出來。
“好苦,小嬸嬸,這是什么水啊,好苦。”
“這是煮蒲公英的水呢,這可是好東西哦。”
“才不是好東西呢,太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