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幫忙的人找到了,蓮花村里叫了幾個,然后王大橋他們那邊也叫了幾個,加上楊家的六七個人,足足有二十人。
人找齊了,就開始搭建施粥的粥棚。
粥棚沒搭多遠,就在村口,進出都方便,左右又有自己的人在,也不怕有人來搗亂。
災民們聽說蓮花村的人要施粥,一個個興奮的往里擠。
李成義怕里長被誤傷,全程都是他出面。
王大橋他們看著像波浪一樣涌來的人潮,紛紛組成人形柵欄,將人攔在了外面。
“我們知道你們不容易,就盼著一口吃的,我們村里的吃的也不多,不過我們村的楊家,他們愿意拿出自家的口糧分給大家。”
“大家看到了嗎?那里搭建的粥棚,一共有四個,保證每個人都能吃上熱和的食物。每天早晚兩次,大家都可以排隊領粥。”
大家聽到李成義這么說,都歡呼了起來。
一位老者,佝僂著背,渾身衣服殘破不堪,手中杵著一根木頭。
渾濁的眼睛看著李成義,“這是真的嗎?你們終于肯給我們一口吃的了?”
李成義聽到老者的話,皺了皺眉,“不是我們肯不肯,而是我們村就這么多點糧食,已經養了一千多人了,你們這些后來的我們實在是拿不出更多的糧食出來了。”
“如今這些糧食還是楊家給的,他們家也就二十幾畝地,能出多少糧食大家都是種地的,心里都有數,他們家一個媳婦正在坐月子,一個大著肚子,人家將糧食分了出來,以后這日子還不知道怎么過呢。”
聽到李成義這么說,災民們紛紛的跪了下來,對著楊家的方向磕頭。
“好了,你們也別這樣,快起來吧,這會兒楊家的人正在準備糧食,沒準晚上大家就能吃上熱粥了。”
李成義安撫著躁動的災民,楊定初那邊也將糧食運了出來。
一千斤的紅薯,五百斤的大米。
運下山之后,洗紅薯的洗紅薯,洗米的洗米,砍柴的砍柴。
為了方便取水,煮粥的棚子建在離楊家不遠的河邊,一時間河邊熱鬧了起來,幫忙的,看熱鬧的。
將紅薯切成小塊,和大米一起下鍋,鍋里放了一大鍋的水,慢慢的熬著。
為了能讓一千多人都吃上飯,十口大鍋一起煮。
白曉站在楊家門口,看著在河邊忙碌的眾人,聽著從村口傳來的喜悅聲。
“希望這次的災難快點過去。”
錢嬤嬤道:“一定的,這旱災持續這么久了,也許等入冬了下雪了就好了。”
“西南地區很少下雪。”
“不下雪,下雨啊,咱們這個地方有姑娘你這樣的大善人活菩薩在,一定會保佑這里的百姓安然度過災荒的。”
“錢嬤嬤你是說的越來越離譜了,還活菩薩都出來了。”
“粥好了。”
河邊一聲大吼,歡呼聲一片,粥好了。
將早就準備好的木桶擺放好,將粥倒進木桶里,一人挑一擔朝著村口而去。
白曉撫摸著高高隆起的小腹,聞著幽幽飄來的粥香。
“姑娘,我們回去吧,門口風大,小心著涼。”
白曉點點頭,新蘭和夏桑一左一右的扶著她回了屋。
村口,隨著一陣陣粥香飄來,人群沸騰了。
李成義站在地上聲音很快被他們掩蓋,沒辦法,將家里唯一的一塊鐵拿了出來,爬上村口的大樹坐在上面,嗙嗙嗙的翹了起來。
下面的人瞬間安靜了下來。
“各位,粥已經熬好了,你們趕緊回家拿裝的來,不過為了公平起見,十歲以下的小孩一勺,大人兩勺,不準爭不準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