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苒揣著五兩巨款走出永安堂,整個人都飄飄然的。
現在她要去瘋狂大購物,在古代的第一次shopping她得買個盡興,當然僅限于老百姓的大購物,不然懷里的銀子可不答應。
林欣苒走出繁華圈來到老百姓能消費的起的平民街,開始了她的采購。
她先去糧食店詢問各種糧食的價格,精米是五十文一斤,粗米是二十文一斤,細白面是四十文一斤,粗面是十五文一斤。
主食十分稀少,就只有這四種,豆類也只有黃豆、綠豆和紅豆,都是各五文一斤。
林欣苒不忍孩子和張寡婦再吃粗米,就買了十斤精米和十斤細白面,紅豆和綠豆各一斤。
簡單粗算了一下,這一兩銀是一千文錢相當于現代的一塊錢,她就買這么點就花了她一兩十文,這古代的物價可真高啊!果然是物質缺乏的時代,連同物價也漲了,突然好想祖國媽媽有木有?
把這二十二斤的糧食裝到破背簍里,整個簍子就差不多滿了。林欣苒又怕它不受折騰,就狠下心將它給仍了,買了個新的,又花了十五文錢。
背上新背簍,林欣苒感覺跟背上新買的包包一樣都有點精神奕奕,而且都不覺得東西重了,走路生風。
路過肉鋪時,林欣苒看著那些肉就想到它們成為美食的樣子,口水差點被饞出來。
詢問了價格后,很痛快的買了兩斤肥瘦肉相間的五花肉花了一百文錢,還買了五斤豬板油花了兩百五十文。
這五花肉跟精米一個價她倒是能理解,可這豬板油也一個價她就有點不理解了。
詢問過后才得知,這里能夠煉油的東西不多,常吃的牲畜就豬油最好吃。但因為古代牲口飼養業落后,養出的豬數量少且不夠肥壯,因此能生產的豬板油就少。這油又是生活必需品,物以稀為貴,價格自然就貴了。
雖然已經有植物煉油技術,但也相當落后,不僅煉油的品種只有油菜籽油這一種,煉出來的油還富含很多顆粒雜質,口味吃起來不甚好吃。本錢投入不多,產量大,因此價格也便宜,窮苦人家會選擇買這一種回去吃,但一般家境好些的人家就會買豬板油。
這么一問,林欣苒算是長見識了。說來原主總是待在村中,從未來過集市,更別說購物了解各個東西的物價。她剛剛在腦中搜尋這些記憶卻是一片空白,看來她回去以后得多跟張寡婦問問了,免的鬧出笑話。
將新買的七斤東西放到簍子里,林欣苒竟有點背不起來,心中吐嘈,這身子也太弱了,要是以前她那身子扛上五十斤的大米上十層樓都沒問題。
把簍子勉強背到肩上,腳步不穩的向前邁去。
下一個目標她很明確,她要去雜貨鋪買調味料,不然食材有了,沒有調味料也是白搭。
到了雜貨鋪,她東找西找,只找到了鹽,醬油,米醋,米酒就沒有其他東西了。
林欣苒絕望了,沒有辣椒,大蒜,姜還有胡椒這些東西,她未來的生活可怎么辦啊!
她的水煮肉片,水煮魚,酸菜魚,麻辣香鍋都離她而去了。
林欣苒進行自我安慰,告訴自己要勇敢的面對事實,起碼醋有了,酸湯還是能喝到的。
進行自我疏導后,林欣苒面帶微笑的同老板講了她要買的東西。
四種調味料她各買了一些,花了五十文。
走出雜貨鋪,看到斜對角的成衣鋪,林欣苒想起奶娃因為沒有穿褲子臉黑的模樣,有點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