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周四海真是沒安好心嗎?他就不怕范仲淹名臣大儒的名聲,敢來搶唐奕的生意?
呵呵...
他還真就敢!!
樊樓屹立東京幾十年,一直傲視開封七十二家正店,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來,樊樓幾代大掌柜都是大能之商,一步步苦心經營,把樊樓推向巔峰;再者就是,樊樓背后的靠山不是一般的強。一個范仲淹?不能說完然不在乎,但也真沒太放在人家眼里。
周四海得到醉仙釀和燒刀子之后,馬上就意識到醉仙釀的商業前景。通過朝中的關系,不出三日,就把唐奕和鄧州嚴河坊查了個底兒掉。
但是,周四海唯一沒查到的,就是醉仙釀到底有多大的利潤,所以才用了最簡單的方法,想把這門生意弄到自己手里。
這也不是周四海第一次這么干了,樊樓現在的招牌名酒——嬌白酒,就是這么來的。
以合伙兒之名先將其納入自己的掌中,之后是偷梁換柱,拿著得來的技術再開一家坊。至于是把合作酒坊擠垮,還是釜底抽薪干脆直接把合伙兒人剔除,就要看合伙兒的那位是個什么成色了。
說心里話,這一次,周四海還真就沒打算太坑唐奕,畢竟范希文的名聲放在那里。若真的惹急了這老倌兒,雖不能真拿樊樓怎么樣,但以其在文人之中的影響力,罵你幾句。也夠麻煩的。
所以,周四海是準備真和唐奕合作,只要范仲淹還在,就給唐子浩五成利又能如何?
但是...
周四海萬萬沒想到,醉仙的利潤會這么大。
原本按照周四海正常的估算,這門生意做大做穩之后,每斤酒分上20文到30文的利錢,就不失是一門好生意。但是,唐子浩果然還是太嫩,一張嘴就讓出了比他預期高出幾倍的利潤。以他心思算盡的商業頭腦,又怎么樣想不到,唐奕在醉仙門上的利潤比100文還要高,而且高得不是一星半點。
這利太大...
大到,唐子浩不肯放手!
更大到了,周四海起了貪念!
什么顧忌?什么范公門生?在利益面前都他-媽是扯淡,周四海眼里只有閃著金光的財富。
.....
而唐奕這邊雖馬上開始補救。
但時值臘月,年關在即,張晉文的書信在路上走了半個多月,大年初四才到鄧州。
張全福、馬大偉看完信后,心中暗叫不好!
完了....
就在年前,有兩個傭工以家中有變為由,說是年后就不來上工了。馬大偉哪知道其中的貓膩,自然給結了傭資,放其歸家。
現在看來,極有可能是唐大郎信中擔心的事情應驗了。
事實也確是如此。
周四海的人年前就到了鄧州,所謂財錦動人心,厚財之下,又有當地人從中側應,肯定就有人抵不住誘惑,而且動心的人在嚴河坊中分量還不輕。
釀酒工!
嚴河坊雖然用工大多數都是嚴河村的張姓本家,但釀酒技工卻不同,嚴河村哪來那么多酒工?只得從外面雇,這些酒工中,有兩個沒能扛住樊樓的重金挖角,跑了。
等消息傳回京城的時候,都已經過了上元節。
張晉文拿著回信,頹然坐到凳子上,“還真讓大郎說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