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若是尹洙長子。
之前,尹洙牽扯慶歷之爭,漂泊不定,兩個兒子尹文若、尹文欽一直安置于相州祖地兄長家中。如今,尹洙大難不死,且定于回山,就想把兩個兒子接到了京城,現在二子已在路上,不日即到京師。
那范老二要考試,關唐奕什么事?
呵呵,還真有關系,因為唐奕現在算是范老二的老師之一!
范純仁絕對是個書呆子,這是唐奕早就給他下了定論的事情,說白了,就是勤勉有余,靈性不足。
說起儒學諸經的來,范老二絕對的扎實,說是倒背如流也不為過。而且,范純仁早幾年曾隨孫復學經,深得泰山先生真傳。
但要論起自由發揮的詩賦、策論來,范純仁總覺得少了那么一點靈性。
如今的進士考試,詩賦為重,策論次之,而經義最輕,這是當下大宋科舉的現狀。
范純仁最為擅長的經義所占的比重最輕,那能不能考上,考個什么名次,就得看詩賦、策論的水平了。
詩賦的培養有范仲淹、尹洙兩位大儒相佐,不說是大宋最好的老師,但也差不多了。
而且,范仲淹還找了一位專精詩詞歌賦的能人,只是還未到回山。相信等他一到,范純仁在這方面的能力會有一個長足的進步。
至于策論的養成,范老二也有兩位師父——杜衍和唐奕。
杜衍就不用說了,這老頭的政治眼光比范仲淹還要獨到,對策論行文的把握,大宋朝現在還在世的人中,沒人比他更精于此道。
且杜老頭有個特點,其人中正謙和,這種性格亦反應在他的時文之中,與范純仁刻板、少謀的性格正好相合。
至于唐奕,完全是尹先生推出來的。
在鄧州的時候,尹洙就發現,唐奕雖不懂行文,亦文筆潛白,但其觀點新奇,眼光高遠,往往一偏范純仁的作文,唐奕看一眼就能找出其中不足,且點評一針見血。
于是,在訓練范老二的策論方面,唐奕的任務也是十分特別,別家書院絕對沒有!
就是.....
聊天.....尹洙的辦法就是讓范純仁和唐奕多聊天,汲取其獨到的眼光和一些看法為己用。
如此算下來,唐奕的日子其實還真不輕松,又要管好自己的學業,又要開課民學,還有管好范老二.....
不過比起去年來,已經是輕松太多了。
日子也在這種看似忙碌,卻還算愜意的生活中緩緩而過。
當然,唐奕除了這些‘正事’,又干了一件不算正事的正事。
鍛煉身體!
早就說讓君欣卓幫他打熬一下筋骨,像去歲那般的忙碌差點沒把唐奕搞垮。十六歲的年紀,七尺身量的半大小子,瘦得只剩一把骨頭。跟個病撈鬼似的。
唐奕是真怕了,以大宋的醫療水平,一個不好,他就得來個英年早逝。
所以,現在閑下來了,唐奕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鍛煉身體。不求提槍上馬,最起碼也得結結實實的,別一點小病就要了命吧?
起初是君欣卓陪著他,每天一早從望河坡跑到回山碼頭,再從碼頭一路奔回。一來一回七里有余,回來之后,二人再到小樹林里練一些基本的強身招式。
后來,唐奕覺得憑啥我自己天天累得跟狗似的,賤純禮、宋楷他們卻能睡到吃早飯?于是,唐奕連蒙再騙,帶嚇唬,把那幾個懶貨全都拉上一起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