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之后,細看那老頭兒的表現,卻是什么都看不出來。
而那老者本有心多問一句,卻也是沒敢。
這個欲言又止的表情卻是被唐奕抓了個正著,微不可查地眉頭一皺。
“怎么?”唐奕加了把火。“和人做生意,還要看是哪一支不成?”
“不敢,不敢!”老頭兒陪笑道。
“那......公子當真有把握?”
唐奕道:“過了太行,有沒有把握那是我的事,和你們沒有關系。”
......
好吧.....
“那公子走多少?”
唐奕搖頭,“不知道。”
“不知道?”
“沒算過。”
老頭兒想哭,總得有個數兒吧?數都不知道,你還來走什么鹽?
卻聞唐奕道:“那你幫我算算,京畿路、京西北路、京西南路、荊湖路,加在一起得多少?”
噗!!!
唐奕根本就不是按量來算的,他特么是按地頭來算的。
這山羊胡子老頭兒倒騰了一輩子的鹽,也沒見過有哪個買家“圈地圖”。
“公子,莫要戲耍小老兒。”
唐奕眼睛一瞇,“我像是和你開玩笑嗎?”
“呃......”
老頭兒又是左右思量了半天。
“此事牽扯太大,小老兒要上報主家。”
唐奕點頭,“可以。”
“但得快著點兒。”
老頭兒緩聲道:“總要些時間的。”
唐奕覺得也沒聊下去的必要了,緩緩起身,“三天之后,楊文廣就到太原了。到時候,你們想做這筆買賣,也得等著了。”
“楊......將軍?”老頭兒更懵了。這位公子來頭當真不小,什么都知道啊。
不等老頭兒反應過來,唐奕已經和君欣卓安步上樓去了。
......
回到房中,君欣卓實在憋不住樂,“你可真能演!”
可是,唐奕卻笑不出來,點頭敷衍,心思早就飛到九宵云外去了。
他之所以要先進城,先來探探私鹽的底細,其實就是想看看,鬧得沸沸揚揚,連后世都有記載的西北青鹽到底有多大的規模。如果能知道一個大概的量,唐奕就能做到心中有底,在與大遼,還有西北軍政就鹽事談價錢的時候,也好有個準備。
要是按照這個思路,唐奕剛剛費了牛勁,演了那么大一出,最后火候到了,最該說出來的應該是:“你們有多少鹽,我就收多少。”
可是,事到臨頭,他卻臨時轉了念頭。
于是,唐奕什么都沒問,只是拋出一個天大的餡餅,一個沒人敢吃的餡餅。
為什么這么做呢?
因為他發現,西北鹽事遠沒他想像的那么簡單。
一個走私青鹽的鹽販子,張嘴就問人是皇室哪一支。這不奇怪嗎?這明顯就是在找“山頭兒”。
而當唐奕說是住在京里,表明不是趙廷美一脈之后,那老頭,包括李杰訛,從臉色上卻是什么都看不出來。
這就更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