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后世科學養馬的標準,一般的飼養標準是,馬要每天消耗自身體重2.5%左右的飼料。
這其中包含了2%的草料,0.5的精料(糧食、豆餅等等),還要大約50克的鹽和等量的骨粉。
精養的馬會把精料的比例適當提升,大概是1%。
而古代人也不傻,長年總結經驗之下,最合理的飼養方法和現代差不多。只不過因為沒有后世飼料那么均衡的營養,精料的比例還會更高一點。
而戰馬,那是要上戰場的,是決定生死的要命關節,更加的不敢馬虎,當然是吃得更好、更多。那些用做重騎的一等戰馬,甚至每天都要喂雞蛋,戰時更是全精料飼養。
那么,咱們算一筆賬:
大宋的戰馬一般從大遼引入,品種是三河馬。也就是蒙古馬,體高一米三左右,體重600斤上下。
閻王營用的馬從河套而來,不是三河馬,卻比三河馬品種更好,是河曲馬。這馬比三河馬高大一些,體高一米四到一米五,體重700斤上下。
按照上面的精養標準,閻王營養的一匹河曲馬一天要干掉十斤草料、1%的精料(就是7斤糧食),還有一兩食鹽。
草料可以不算,大宋一束草的價格才10文,不值錢。
單說糧食和鹽。
一個大活人一天才吃多少糧食?多少鹽?
普通禁軍,一年的糧餉也不過一百斗,也就是1200斤左右。
戰馬一年光吃就能吃掉兩百斗糧食,二十斤食鹽。
而實際消耗的精料遠高于后世的這個數字,達到三百之數。
而且,這還是平時啊,要是打起仗了,還得翻一番!
......
難怪大宋歲入財稅近四千萬,最高時近億貫,卻還是窮得叮當響,七成稅收都添了養兵這個窟窿。
只一個閻王營,就讓唐奕徹底明白了一個道理:
養兵,真特么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來到閻王營,唐奕把最后一塊肉饅頭塞到嘴里。
“你們家將軍呢?”
守門的兵卒自是認得唐奕,恭敬回道:“見過唐公子,將軍正在校場演兵。”
唐奕點點,背著手,向校場踱步而去。
遠遠看見楊懷玉在演武臺上坐著,正好一眾營將也都在,唐奕徑直尋了過去。
......
一見是唐奕來了,還沒等楊懷玉說話,曹覺已經開口了。
“真是稀客,請了這么多天你不來,今兒自己跑來了?”
李賀則迎了上來,“來的正好,今日全軍合練,大郎幫參謀參謀,看看還有哪里不足。”
唐奕眼前一亮,“那倒巧了,黑騎營呢?快指給我看。”
楊懷玉撇了他一眼,“還沒到黑騎出陣的時候,等著吧!”
唐奕自無不可,與大伙兒坐了下來,看著場下的兵丁列隊演練。
......
場下的騎兵唐奕并不太關心,雖然在大宋馬軍之中這些騎兵已經算是特立獨行了,因為無論是裝備還是馬匹,亦或是兵源,都是大宋最最頂尖的。
但是,縱然如此,唐奕也不太上心,因為真正牛叉的還沒出來呢!
終于。
猛然之間,唐奕只聞一陣隆隆巨響如悶鼓般由遠而近,震得演武臺都跟著一通亂顫。
唐奕忍不住騰的站了起來。
“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