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處角落里,傳來那太學生殺豬一般的慘嚎。
一眾考生聽得直瘆得慌,特么觀瀾匪幫就是觀瀾匪幫。一窩活土匪!
“都愣著做甚!?”范純仁的聲音適時響起。
“時辰已到,評考籍入場!”
說完,仿佛沒聽見那邊的慘嚎,沒事兒人一般......走了。
————————
解試只是一個初選的過程,所以,盡管朝廷和地方都十分重視,但也遠沒到會試、殿試的繁瑣程度。
考生憑考籍入場,監考使吏也只是通過考籍上對考生的描述,粗略查驗就算過關。不用像會試一般,得把考生扒光,恨不得菊花都得翻開來看看里面藏沒藏東西。
范純仁作為外場主理巡檢,也只要監督下面的人驗籍、驗人罷了。
幾千人光進場就得半個時辰,觀瀾的學生也是早就進去了,無一人有差池。
眼瞅諸生就快進場完畢,范純仁坐在門外的桌案前,無意間掃中兩個已經查驗完畢正要進去的考生,不由一頓。
這兩人......有點面熟......
在哪兒見過?
正要再看兩眼,二人卻已經閃進了考場。
范純仁莞爾一笑,可能是哪里有過一面之緣吧。
......
解試只考一天,辰時進場,酉時收卷。考題只是初選之題,一般由州官或者當地名儒出題,重在考察基礎。
開封因為是京師之故,皇權重地,一般不由開封府尹出題,會上請官家。而官家又不能搶了臣子的風頭,一般又會指派三館的大學士代請題目。
可是,今年有點特殊,三館的學士不是有親子應考,就是和觀瀾走得太近。趙禎怕節外生枝,惹來不必要的麻煩,索性也別麻煩別人了,讓開封府尹自己出題就算了。
現在打坐開封府的,是臭臉包拯。老包是有名的鐵面無私,他來出題,無人可以詬病。
可是,老包不但臉臭啊,這老家貨伙還不通人情。
你說一個解試,差不多就得了唄,只要基礎不差,略有文采的,就取了,左右還有會試火煉真金。
可是,老包不。
他覺得,國考這是朝廷的一等大事,馬虎不得,一定要考出真材實學。
于是......
開封這一科取解悲劇了,考題那叫一個難啊,絕大多數考生看到題目都是一個頭兩個大。
有參加過幾科國考的儒生無不哀嚎,這取解的題目,比往科會考還難。
這可如何是好?心慌之下,筆都拿不穩了。
其實,他們這么緊張完全沒有必要。也不想想,解額是固定的,說不好聽的,就算所有人一題不答,也得在白卷里挑出二百三十一額。
緊張個屁啊?你不會,大家都不會。
老包的用意只是讓這些儒生認清自己,謙虛應考,將來做官也好腳踏實地。
......
酉時一到,準時收卷,一眾儒生無不垂頭喪氣地出了貢院。
出來第一件事兒,就是三三兩兩聚于一處,議論起考題來。
有人抱怨道:“夫之大國,不尊大,不言小,不專武,亦不忘兵。文以輔政,武備于邊。是為上國也。然,何以民?”
“這這,這是殿試才會考的大策大論,怎么取個解也論大道?”
“難......太難了!”
而有的人連題目都沒弄懂,“這個‘何以民’,到底是民當何為?還是君王將相何為治民啊?”
“完了,完了,這哪是我等末學能答的題?今科取解,開封一地必是尸橫遍野了。”
“依學生之見,除了經義、詩賦,策論共六題。能答上三題者,大概就可進會試了。”
“三題?”有人瞪著眼珠子。“能解兩題,必中無疑!”
“哈哈!!”
一聲放笑,引起眾人的注意。
只見一個頂著烏眼青兒、半張臉都腫歪了的儒生,得意地走了過來。
“小弟不才,答上四題,豈不是必中!?”
正是那個被曾鞏拉到角落里,“偷偷”揍了一頓的太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