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還真不是觀瀾的儒生們尾巴翹上天了,實在是,那些啃書啃出來的各院仕子與他們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沒辦法,差距太大了。
......
其實,包拯糊名排次,再揭名錄榜的時候,也驚得不輕。
大宋朝。
別說大宋朝,就是自有科舉一途以來,也沒有哪家弟子,哪個書院,哪怕包攬前十的情況發生過啊!
他比儒生們看得更通透,事實上是,觀瀾不但是包辦了前百,把開封解榜屠了個血流成河。最連觀瀾考得最差的一個,宋庠家的老四宋楷,這小子在觀瀾之中墊底,在整個兩百三十一人的大榜之中卻是第147位。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前一百四十七名,觀瀾就給別的考生留了十個坑。
包拯都有點拿不準了,他倒不是不相信觀瀾的學生能考這么好。做為去觀瀾上過課,任過客講的人,他清楚那些小子是什么水平。
可這也太好了點,好到......會惹禍!
試問,哪一個號稱中正的臣子,能容忍這樣一份不可能出現的榜文昭告于天下?
可是最后,包拯還是照單發了。老包還是老包,只要問心無愧,他怕過什么?
......
把榜文貼出去之后,老包知道這事兒肯定不能消停,所性也別等人家鬧了,自己先一步,進宮了。
可是,取解大計,那張幾乎就是觀瀾內考名次一般的榜文,立時就引起了朝臣的注意。
包拯以為他是主動出擊,哪成想,還是晚了。
等他到了宮里,整個政事堂,外加賈昌朝、孫沔、吳奎,剛回京的余靖,還有七八個御史、十來個六部屬官,都擠在福寧殿里了。
讓內侍通傳之后,包拯進到殿中。
趙禎手里拿著兩張榜單,不由苦笑,“包卿家來得正好,正要去傳你。”
抖了抖手里的兩張榜文,“這......”
趙禎手里的,不光有開封解榜,還有別頭場的榜單。
別頭場,不但唐奕拿了別頭解元,前五也讓觀瀾包了。
包拯正要說話,吳奎卻是搶選一步,怒聲大喝:
“包希仁,妄你中正無私,一生清明!怎么還越老越糊涂了?這種榜你也排得出來!?”
吳奎真的氣壞了,他倒不是與觀瀾為難,主要是這榜排得太不像話了。
就算陛下對觀瀾多有偏幫,就算你們一幫子人與觀瀾書院有說不清的關系,但也沒這么弄的吧?
“朝廷選材大典,豈容你如此兒戲!”
包拯一嘆,“吳相公稍安,且容包拯細說。”
“有什么可說的?”吳奎還沒搭話,賈昌朝卻是陰陽怪氣的出聲兒了。“陛下信任希仁,你才以御史之職出知開封府。希仁就是這么回報陛下的信任的嗎!?”
“觀瀾應舉150人,盡數得中不說,還皆在前列,希仁這次未免有些太明目彰膽了吧?公道何在?”
包拯橫了賈昌朝一眼,本來還想解釋一下來龍云脈,讓他這么一陣搶白,都懶得與他爭辨了。
“他們皆是憑本事考過解試,怎么?賈相公的意思,為了已示公道,讓老夫瞎排一通嗎!?”
“你!!”
包拯冷哼,“賈相公要是覺得老夫不公,大好向陛下上請彈劾。”
“我!!”
賈昌朝這個氣啊,好不容易抓住包拯的把柄,可這老貨,還是那般硬氣。
“那你倒是說說,這個榜是怎么排出來的!?”
包拯道:“就那么排的。”
......
“唉!”余靖一嘆。“希仁還是欠考慮了!就算觀瀾學生水平至此,希仁難道就不顧忌一下悠悠眾口?適當也得給天下仕子一個面子的吧?”
余靖這話說的還算中肯,他本不想摻合到與那個瘋子沾邊兒的事兒上,可是朝廷輪才大典,那是國之根本,確實太大。
他的話也是好心,就算觀瀾都是有本事的,在差不多的情況下,你也把別的仕子的名次適當提一提,最起碼別吃相太難看了。
連宋庠、龐籍這些有親子應考,且在觀瀾就讀的都覺得余靖這話沒錯兒。
不說讓你少取,起碼把太學和各地的考生名次提上來幾個,也省了不少麻煩不是?
可是,包拯卻是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