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無處不在的規則。
唐奕曾不止一次說過,漢人是靠“規矩”里的智慧從而屹立不倒的。
可誰又能想到,終有一天,他自己也到了不打破規矩就無法立身的地步了。
可是,他必須這么做,因為在唐奕身上寄托了太多東西,太多血淚,讓他不得不逆流而上,撼天動地。
......
看著文圣石上那刀劈斧鑿的四句,唐奕眼前不由浮現出一個又一個身影:
仁德無雙的趙禎;
勇冠三軍的申屠鳴良;
埋身羅馬的祁雪峰;
葬于花下的柳七公;
以身救世的趙德剛;
大呼“值得”的杜師父;
還有抬棺北上的周四海;
至今不能回家的潘越;
閻王營!
王則海......
每一個為大宋淬盡心血,死而后已的漢人,還有千千萬萬個滿懷希望、憧憬生活的大宋百姓。
唐奕不能退,退一步,不說前功盡棄,也是辜負逝者。
唐奕不能退,退一步,則二十余年瀝血之功盡成飛灰。
唐奕不能退,退一步......
他就不是唐瘋子!
......
“我要贏!”唐奕看著文圣石,從心底里發出一聲低吼。
“我一定要贏!“
不瘋魔,不成活!
“怎么贏?”
范仲淹心知這個弟子不撞南墻心不死的性子,可還是想不出唐奕要怎么扭轉人心,與大道為敵。
“夠了....”許是真的老了,范仲淹的心境也不同了。
“真的夠了,你為大宋做的已經夠了!”
“先帝在天有靈,亦當含笑九泉矣!!”
“不夠。”唐奕很少嗆著老師說話。
“師父今天倒是提醒我了。”
“提醒什么?”
“人心不變,世道再變......”唐奕扶著范仲淹慢慢走上山路。
“也終究是一時之變啊!”
......
————————————
唐奕突然記起,在后世,黑格爾曾經這樣評價滿清時代的中國,他說:那是一個“停滯的帝國”。
無獨有偶,世界歷史學泰斗湯國比也曾這樣評價中國,他說,中國幾千年都處在“僵化狀態”。
當然,這種僵化和停滯不是指文化和科技,而是,精神狀態。
從前,唐奕一直認為滿清的格格不入是體制問題,更是儒學走上了歪路。可是,他忽略了這些只是上層問題,真正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人民。
在于......
民族性!
直到今天,直到看似無關緊要卻幾乎可以扳倒他,改變一個國家命運的規矩,唐奕才猛的意識到什么是民族性,什么是漢人的病根所在。
順民,還有**藝術,二者相輔相成,這才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真正成因。
“順民”,唐奕想不出還有哪個民族、哪個國家能造出這樣一個詞匯。
只看字面就知道,這代表著順從,代表著已經做好了準備,在任何權力、暴力和不公面前低頭。
所以,太祖只用了一個潘美,到后周的朝堂上三言兩句就奪得了天下。
所以,金兵南下,徽宗寧可去搶妓女的錢,也不敢動用大軍與之一戰。
所以,滿清入關,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殺一殺就可以威懾下天,只憑十幾萬人就掌控了億萬民眾的中原。
所以,日軍入侵......
可以讓漢人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順從、隱忍,已經烙印在了骨子里,試問這樣的百姓何以迸發能量,號令天下?
唐奕猛的意識到,這里是大宋,不是破后而立的新中國。
狼性、鐵血,并不是他鼓吹幾個英雄,創造一個繁花似錦,就可以埋下種子的。
也許......
也許,在燕云復宋,閻王營保家衛國,還有大宋蒸蒸日上這些事實的影響下,百姓心里會點燃一撮火焰......
可是,哪朝哪代中興之時不是如此呢?
等到國家蒙難,面臨逆境之時,那些百姓又將變回順民,任由屠刀架在脖子上,然后......
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