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04年4月英法簽訂協定,協約國集團出現初倪。
簽訂的協定中,在北非方面,法國承諾不干涉英國在埃及的行動;英國則承認摩洛哥是法國的勢力范圍。
兩國劃分利益,卻把德國無視了,尤其是法國,他直接侵犯了德國在摩洛哥的利益。
1905年2月,法國要求摩洛哥在法國監督下進行改革,企圖使摩洛哥為法國的保護國,德國立即進行抗衡。
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訪問摩洛哥城市丹吉爾,宣稱德國要維護摩洛哥的獨立,外國在摩洛哥的地位絕對平等。
接著德國宰相B.H.M.K.von比洛向參加1880年《馬德里條約》的所有國家建議,把摩洛哥問題提交國際會議討論。
《馬德里條約》規定,所有外國及其公民在摩洛哥所享有的通商權利和其他權利均應一律平等。德國給法國的照會以戰爭相威脅,法國外長T.德爾卡塞采取強硬態度,并得到英國的支持。局勢頓形緊張。
6月6日,法國內閣會議發生激烈爭論,德爾卡塞被迫辭職,總理M.魯維埃兼任外長,同德國繼續談判。
7月8日達成協議,雙方同意召開《馬德里條約》參加國的國際會議討論摩洛哥問題,即1906年1月召開的阿爾赫西拉斯會議。
由于英、俄支持法國,會議結束時簽訂了有利于法國的條約。承認摩洛哥獨立,但又承認法國和西班牙對摩洛哥的警察控制權。
這一次事件,讓德國明白了自己的盟友少的危害,開始了到處拉盟友之路。
占據大好局勢的法國,興起而啟,作了一首《威廉二世找找盟友》,狠狠地諷刺了德國。
法國人很開心,所作的歌曲,《威廉二世找盟友》也成了歷史名曲。
可是法國人絕對沒想到,他們不僅有一戰前名曲,還有一首二戰前名曲。
歌頌貝當元帥的《大元帥,我來了!》,這首名曲名頭,遠超《威廉二世找盟友》,堪稱世界第一辱法名曲。
“父親大人,我想去美洲大陸看看,希望你能同意。”
唐寧想著現在的歐洲局勢,又想著自己的雄心壯志,巴西與美洲大陸是應該去一下了。
“怎么想著要去美洲大陸?是因為巴西嗎?”
弗朗西斯科語氣有些不高興,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去這些蠻荒之地,這些地方與世界中心歐洲差距太大了。
荒僻的美洲,一群無理的野蠻人,高貴的歐洲貴族去那里干什么?
“孩子!美洲是蠻荒之地,不是我們這些貴族該去的地方。”
“父親,我想光復布拉干薩榮光,也想光復巴西,必須要去美洲。”
唐寧說這句話的語氣,無比堅定。
“我真不希望你去那種地方!”
聽到唐寧的話語,弗朗西斯科明白自己兒子的決心了,作為了解兒子性情的父親,知道這次絕對攔不住。
“我尊重你的意愿。
不過!去,可以去,但必須帶夠人,我會給你擬定人員,你必須全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