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由前四者共同提名,再由國王確認與任命,任命之后成為獨立的司法體系,無受干擾。
在內閣人員選擇,唐寧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巴西在內的南美洲,是受大英帝國控制的,但是巴西南部,烏拉圭,阿根廷,智利,德意志與意大利后裔,占比很高,相當有影響力。
英國,是悠久的移民大國,向全世界大規模移民,在南美洲主要移民方向上是巴西。
巴西國內,擁有不少英國后裔,不過,人數并不能與意大利和德國后裔相比。
之所以人數比不上,原因很簡單。
沒統一之前的意大利與德國窮的很,到處移民,而英國移民很多都是跑到北美洲,南美洲數量并不多。
人數少,并不代表影響力小。
英國如今是世界第一強國,而且英國與葡萄牙關系一直很好,對巴西影響很早就開始,早到巴西還沒有獨立,所以英裔勢力并不弱。
《魯濱遜漂流》,這本1719年誕生的小說,里面就描寫過英國人移民巴西的歷史。
巴西國內,政局局勢上,是葡萄牙后裔與混血,占據絕對主導,德國與意大利裔在南方勢力很深,有獨立傾向。
人數少,卻影響力不小的英國裔,最在意的是利益,他們很重視國家完整,許多都認同的自己巴西人的身份。
所以,英裔一直是配合葡裔的,他們也是對德意志與意大利裔態度最強硬的,反對分裂。
唐寧,是知道德意志與意大利裔,背后是受德國與意大利影響的。
自從兩個國家完成民族統一之后,原來弱勢的德國與意大利裔,有了母國,就越來越強勢,尋求更大的政治要求。
兩個民族雖然表面上要求,都是尋求擴大政治權利,但是從現代穿越過來的唐寧,還是能分出兩個不同。
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后,就是世界第二強國,海外德意志人自信心爆棚,比如在巴西,這批德意志人是想成立自己的國家。
意大利人就不同了,意大利移民,歷史上的地位比德意志就低,意大利統一之后,他們才有了本錢尋求地位。
不過這個政治地位要求,更多的是想與主體民族平等,不想再被歧視,只要滿足,非常安穩,很容易同化。
阿根廷,就擁有一大堆意大利移民,民族相對平等,他們對國家就很認同。
統一后的意大利王國,是個劣質版列強,在世界影響力并不高,而且國內南意大利依然落后,南北矛盾嚴重,人口還是一直往外溢出。
意大利的統一,并沒有給海外意大利人帶來什么好處,他們還是受到歧視。
海外的意大利人,其實挺務實的,就像意大利這個國家,非常識時務。
巴西是屬于誰的國家?其實很明顯。
巴西的意大利裔,與德裔混在一起,本質上就像一戰前的同盟國,其實就是為了占便宜,用德國人給自己壯聲威,尋求改變。
如今,巴西需要發展,少不了要歐洲資本的支持,唐寧需要德國的支持,所以他才抬高德裔的地位。
英國人投資的重點,一直是北美,唐寧就算再能吸引,其實也比不上美國與加拿大,這是英國的兒子,巴西是個外人。
德國就不同了,殖民地都是爛地,吸收資本有限,投資北美,被美國盎撒人警惕著,被英國勢力壓著打。
作為世界第二資本大國,德國如今積累的資本非常豐厚,無比渴望著海外市場。
可是,世界早就被瓜分了,沒有太多德國的份,這與他們的身份非常不匹配,所以威廉二世才叫囂著重新瓜分世界。
唐林現在要做的,就是在一戰前吸收德國豐沛的資本,勾引他們來巴西,為巴西發展助力。
唐寧,把巴西內閣好幾個重要的職位,安排給德裔與盧森堡,就是為了做好引誘。
盧森堡,是大德意志地區,講的語言是德語方言,很受德意志影響,在很多德國人看來,盧森堡人就是德意志人。
米格爾布拉干薩王室,在落魄流亡的時候,是在德意志地區生活,并與德意志貴族聯姻,可謂是半個德意志王室。
唐寧對外表現上,相當有親德性,現在更是任命德裔史密斯為副首相。
史密斯,是巴西南方德裔領袖,祖上是德意志子爵次子,在巴西發展很久了,在族裔中非常有聲望。
唐寧來到巴西之后,就一直拉攏這個德裔溫和派,而史密斯在巴西王國復國的時候,也促進了兩個州倒向他。
現在的巴西,想要吸引德意志資本,比英國資本更容易,畢竟德意志需要市場,要得快瘋了,巴西現在就非常適合。
當然,德意志資本涌入巴西,是來求利潤的,肯定要求更大的股份,但是唐寧可以接受。
反正,等一戰爆發,什么都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