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太極殿內正在討論現行蔭庇制的去留,因為最近碧王凌過司在朝堂上向皇帝陛下提議廢除蔭庇制,他認為官員后代也應同普通百姓一道參加科舉考試才是公平。蔭庇制規定大渠五品以上的官員享有指定自己的一個兒子蔭庇入仕的資格。
凌過司:“父皇,現在我們大渠五品以上的官員多達千人,有這么一千個人不用參加科舉考試就可以在朝為官,實在是對不起那些十年苦讀的寒門學子。”
唐勢剛要說話,凌徹阻止了他:“你們這些個臣子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直接任官,這點小心思朕怎么不知道,所以朕才不想跟一堆臣子討論這個制度要不要廢除。”
趙之景卻說到:“陛下,微臣不是這么想的,微臣同意碧王殿下的看法。這個制度確實存在著很大的不公平,而且沒有經過科舉考試的選拔,水平實在堪憂。”
凌過尚:“事實并非如此,蔭庇制最大的好處就是官員之子從小耳聞目染,有父輩的言傳身教,往往在為官之后更快適應官職,更快做出政績。大渠實行這個制度以來這個優勢被充分體現與證明,想必在場各位都看得到。”
趙之景:“有一件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大理寺少卿姜宣幾度嘲笑金釗迂腐,導致金大人有過辭任離京一走了之的念頭,這相當于蔭庇制對科舉制的嘲笑!”
秦煥周:“高大人此言差矣,這種現象很少出現,是個別人的行為,不是制度的錯誤,應該針對姜大人做出批評,而不是批評整個制度。”
凌過尚:“父皇,制度完美但是人性有缺,再美好的環境之中也會有暴動的人,兒臣與秦大人看法一致。”
高勤:“蔭庇制不是完美的制度,它存在著很大的缺陷,不少蔭庇入仕的官員總行投機取巧之事。”
唐勢:“陛下,有人靈活有人板正,微臣認為官場之中應該給各方能者發揮各自所長的空間。”
凌過尚:“父皇,兒臣以為八弟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蔭庇制不應廢除,或許改進才是最佳選擇,剛才高大人與趙大人所指的弊端的的確確存在,但是改善這幾點不是什么難事。”
呂迎:“陛下,蔭庇制總體上利大于弊,老臣贊同太子的觀點。”
凌徹聽著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說的都有道理,他道:“蔭庇制的弊端不難發現,如太子和呂卿所言,總體上它利大于弊,它自實行以來充分發揮了它的長處,所以應當改善,廢除不必。”凌徹停頓了一下又帶著欣慰的表情看向凌過司:“這是司兒提出的第一個政見,很有用,不錯。”
凌過司行禮,謙卑有禮:“謝父皇稱贊,兒臣一定更加努力,多跟大臣和哥哥們學習。”
凌徹點點頭:“那接下來大家就想一想改進的政策吧,再議。”
走出大殿之后呂迎特意過去表揚了凌過司一番:“殿下年紀輕輕,但是很有想法,老臣雖然剛才與殿下意見不一,但是相信殿下將來一定作為不小。”
凌過司純凈的雙眼眨了一下:“多謝呂大人,以后還請多指教。”
呂迎走后,凌過司跑到了凌過尚身邊,問到:“峻姐姐怎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