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在眾人眼前的是一處高達數百米的空間,在這里除了一些日常工作的崗位,還有負責組裝,維修的人員,雖然大部分都是機械化操作,但每一道工序都有專人負責看守。
不過這里大多都是成品或半成品飛船的組裝,這也是徐東等人第一次看到這么多宇宙飛船。
工作人員介紹道:“這是我們聯邦的R基地,主要負責一些飛船護衛艦的組裝,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負責人員的配送。”
而這人員當然是指像徐東等人第一次進入太空的新兵,護衛艦算是宇宙母艦的保鏢。
就和以前海洋上航空母艦配備的護衛艦差不多,只不過相對來說,比宇宙母艦噸位小了很多,和航空母艦的大小倒是相當。
宇宙母艦全部都是在月球或者火星建造而成,因為在那里重力比地球上小了很多,建造的母艦能承受的重量也就更大。
正因為地球的重力太大,宇宙母艦龐大的身軀難以一直維持,所以所有的宇宙母艦都不會降臨地球,一般是停留在太空或者和火星類似重力小的星球。
雖然只是一些護衛艦,但一個基地負責十幾艘護衛艦的運營,可想而知這個基地是多么的宏偉龐大。
在過了這基地中心負責組裝的位置之后,工作人員帶領徐東等人又進入到另一條隧道。
這條隧道是和之前來時的隧道相對的一條,只不過顯得更加高大。
在隧道兩側停放的不再是只適用于地球飛行的軍機,而是真正的飛船護衛艦。
這些護衛艦前部呈扁平扇形的模樣,中間部分顯得最為寬大,就像是一個水桶腰,但并沒有以前陸地飛機兩邊的翅膀,最后尾部只比頭部稍大。
除了尾部裝有動力裝置,在艦身中間兩側和頭部下方也都有動力裝置,而且都是可以上下浮動,這樣就算不用滑行,也能輕易地原地起降。
雖然地球上四大聯邦簽有地球公約,但基地的建造還是選在了如此隱蔽之地。
其實以現在的科技手段,其他聯邦通過衛星探測也能知道具體位置,但正因為內部的隱蔽性,并不能探測到里面所擁有的軍事力量,這也是聯邦不惜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建此基地的原因。
當然,每個聯邦或多或少都有類似這樣的基地。
工作人員來到最前方洞口處的一艘護衛艦旁邊之時停下了腳步,轉身指著打開的艙門說道:“這里就是你們這次乘坐的飛船。”
當看到眼前這艘高60米,長度超過300米的飛船,眾人不由地眼前一亮。
隨后幾人在滿懷激動的心情之下登上了飛船,這也算是每個新兵出發前最為激動地時刻了吧!
飛船之內和大家想象的也有些不一樣,這里面不僅井井有條,而且里面裝飾和一般的房屋建筑看上去并無二致,甚至顯得更加精致與舒適。
飛船內一共分為十五層,在1-3層主要是一些設備房和飛船內工作人員的住房,4-5層主要是一些娛樂健身的地方,6-10層主要是像徐東等這樣前往前線士兵的住房和集合的場地,在上面幾層除了動力室之外,還有一些飛船必備的東西。
要說在這里面的感受,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家園,因為在里面完全感受不到陌生的感覺,一切都是那么的親切,對于軍人出身的士兵來說,就像回到家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
樣。
在進入戰艦之時,徐東等人通過指紋驗證,每個人都領到一塊門牌號,算是自己這些時日在戰艦上住的地方。
順著門牌號幾人乘坐電梯來到下方住宅層,和其他士兵有些不一樣,徐東等人是兩人一個房間,其他普通士兵都是四人一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