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綠皮火車“哐當,哐當”的出發了。
劉飛揚此時望著窗外飛快遠去的一望無際的麥田,還是忍不住有些晃了神,昨天他早上一大早就起床了,想要獨自離開,因為他不喜歡離別的愁緒。
王勃說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才是他追求的離別之意,但是來到火車站后,幾個牲口還是跟著來了。
幾人相約好了,等到過一段時間,他們幾個就相約一起去到平灣,看看劉飛揚。
而昨天,劉飛揚也抽空回了一趟家,他家距離學校倒是不遠,在家呆了一晚,今日一大早,就啟程要去平灣了。
老劉同志對劉飛揚的選擇并不理解,老劉是個農民,辛辛苦苦干了一輩子,好不容易為他們老劉家供出來了一個大學生。
本想著讓劉飛揚進城就業,娶個城里的媳婦,把家安在城里,他也就徹底放心了。
但是萬萬沒想到把兒子供出來了,兒子卻要回農村繼續修地球?
老劉氣的直接沒理兒子,一晚上都沒有給劉飛揚放臉色。
倒是老周同志,作為劉飛揚的母親,只是心疼兒子。
她也不想讓兒子吃苦受累,雖然不理解,但還是選擇了支持。
不過說歸說,今天一大早趕火車的時候,老劉還是開著大三輪將劉飛揚送到了火車站。
臨行前,老劉一根煙接著一根煙的抽著,臨了,塞給了劉飛揚一張銀行卡。
“密碼是你的生日,到那了照顧好自己,你媽惦記著你,多往家打電話......”
想到這,劉飛揚就是一陣感動。
平灣,他一定要去。
正如之前在大學里,一位老師給他說的那樣。
“同學們,尤其是來自農村的同學們,你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絕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為了幫助家鄉擺脫貧困。”
那位老師也是來自農村。
現在國家提倡精準扶貧,那位老師在去年,便是義無反顧的作為文學院的老師,回了他的家鄉,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那位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他的所有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自己的家鄉擺脫貧困。
而劉飛揚,也深深被那位老師感召,而他去平灣的目的,就只是單
(本章未完,請翻頁)
純的想要幫助那里的孩子,他或許無法幫助他們擺脫生活上的貧困,但是卻可以幫助他們擺脫教育上的貧困。
孩子們不能貧困,至少在教育上不能貧困,因為他們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民族的希望。
綠皮火車跑了整整一天,中途劉飛揚也不知道經過了多少站。
終于,在傍晚七八點鐘,劉飛揚聽到了車廂里乘務員的播報:“親愛的乘客您好,歡迎您乘坐本次列車,本次列車終點站,復陽縣到了,請您攜帶好隨身物品,依次下車,祝您旅途愉快。”
復陽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革命老區,平灣鎮就位于復陽縣西45公里的地方。
這里就是終點站,今晚看來是去不了了,找個旅館對付一宿,明日一大早再趕一趟大巴車去平灣吧。
這趟旅途,對于劉飛揚而言,并不陌生,平灣他也不是第一次來了,之前幾次還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這一次,多少就有些輕車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