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揚幾乎是被趕走的。
劉大華說到最后,異常激動,在他看來,劉飛揚和吳大強已經是一伙的了,一丘之貉,就是來欺負他這個老百姓的。
村里的事情瞞不住,第一天劉飛揚被劉大華掃地出門的事,第二天就在村里傳的沸沸揚揚了。
等第二天一大早,劉飛揚到村部辦公的時候,老王就問了劉飛揚這個事。
“小劉書記。”老王抽著旱煙,斟酌著自己的措詞:“按理來說,你是鎮里派下來的領導,俺們村里這些干部,應該大力支持你的工作,可是那劉大華的情況,昨天王杰可什么都給你說了,你為啥還要去找那劉大華呢,他就是個老頑固,總覺得村里的人都想找他麻煩。”
“王主任。”劉飛揚看了一眼老王,問道:“王主任你覺得,劉大華這一戶的路修不完,我們的路以后還能修好嗎??”
老王淡淡一笑:“小劉書記這說的什么話,他家路修不好,影響的是他自己一個人,村里的路肯定能修好啊。”
“是嗎?”劉飛揚目光灼灼的盯住了老王:“王主任,現在全國都在開始實施精準脫貧戰略,之后有著很多的幫扶政策來幫助我們村脫貧,你覺得,現在修路這么好的政策,都有群眾阻撓著不愿意讓修建。”
“那其他政策,群眾們會是什么意見?群眾的意見會一致嗎?如果意見都不一致,我們不去做工作,怎么將大家的心思攏在一塊,怎么將脫貧政策落實下去,人心不齊,我們村還有希望嗎,還能脫貧嗎?還能做好之后的工作嗎?”
一席話說的老王啞口無言,他明白了劉飛揚的意思,可是劉大華這塊硬骨頭,就那么好啃嗎?
劉飛揚不再多說,轉身離開了村部,再度往劉大華家里來了。
劉大華這個問題,無論如何都要解決,若是每個人都不去管劉大華,不將這個工作做通,那么大東堰村的很多問題都得不到解決。
因為劉大華造成了一個很不好的示范效應,全村的道路,既然要整村推進,那勢必就要每家每戶都修到,群眾們自我脫貧致富的意識差,脫貧致富的能力不足,本身就需要基層黨組織
(本章未完,請翻頁)
發揮出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要發揮出先鋒模范作用。
他們不愿意,那就做工作做到他們愿意。
若是按照老王那樣的想法,讓這些群眾自行其是,到時候,劉飛揚敢肯定,哪怕是再好的脫貧政策,也總會有群眾站出來說不。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政策推行不暢,問題得不到解決,群眾越來越反感,最終導致出現一個極壞的惡性循環。
而要想破解這個循環也很簡單,通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將群眾凝聚起來,組織起來,發動起來。
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心往一齊凝,那么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一個劉大華的問題顯然不是什么大問題,但是關鍵是劉大華身上顯現出來的這樣的問題,很值得反思。
劉飛揚想要在村里的工作打開局面,就要先從劉大華入手。
.......
再度見到劉飛揚的時候,劉大華很是驚訝。
他沒有想到,劉飛揚昨天幾乎是被他掃地出門了,而且這件事在整個村都傳的沸沸揚揚。
農村人最愛臉面,被人掃地出門是件很難堪的事情,村里都在議論,這個小劉書記是個大學生,估計沒受過這樣的委屈,估計今天會在村部里哭鼻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