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也不愁銷路,尤其是到了年底,更加好賣。
現在社會進步了,整體人均收入是日漸提高的,老百姓們都富裕了,大家吃豬肉都變得少了,而是開始吃牛肉,羊肉,當然也還有兔肉。
賣兔子肉的其實在農村還很罕見,家兔養殖因為區別于尋常的養殖,還是很受大家歡迎的。
大家你買一點,我買一點,最終,還沒等那戶群眾自己吆喝,基本上就賣個差不多了。
......
至于李剛,到了年底就更加合不攏嘴了。
香菇種植的技術比較成熟,渠道也都比較成熟,基本上算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所以李剛雖然前期投入也很大,但是香菇見效快,產量高,也能賣上價錢,所以李剛很快就靠著香菇種植掙到了錢。
但是香菇掙錢,其實掙得也是辛苦錢,一袋香菇的利潤其實很低。也很難靠著香菇種植掙到大錢。
要想掙大錢,那就要擴大規模和投資。
所以李剛基本上就采取了以前期掙的錢來擴大規模這樣的做法。
現在,李剛的香菇大棚已經徹底的成型。
幾次劉飛揚去看,都覺得規模的確不小了。
而李剛也是跟劉飛揚說了他自己的想法,他還是想要靠著規模做大來爭取賺到更多的錢。
當然,這個結果也不難實現。
........
王清力的豬廠也還在有條不紊的養著。
劉飛揚幾次去看,都被王清力攔著了,養豬最忌諱的就是陌生人經常來豬廠看,因為容易帶來細菌或者病毒。
所以幾次劉飛揚想要詢問進度,都還得是王清力來找他,才了解到的。
不過劉飛揚也相當相信王清力,他之前可是個專業的養豬大戶,這樣富有經驗的養豬大戶,應該不會出什么問題。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一年又過去了。
此時距離劉飛揚來到大東堰,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了。
大東堰的變化,人人都看得見。
就連現在的村兩委班子,都不得不佩服他們新來的這個小劉書記。
哦,對了,已經不算是新來的了。
劉飛揚也徹底將自己融入到了農村這個大環境中,當然,他的付出是有收獲的,群眾們見了劉飛揚,都是豎起了大拇指。
用這里群眾們的話來說,那就是:“俺們這小劉書記,真中!”
........
回家了。
今年的冬天,是個暖冬,沒有冰雪覆蓋,劉飛揚終于是回家了。
過了一個難得的假期。
不過這一次回去,老周同志就沒有之前那樣的好臉色了。
“你下次不領個兒媳婦回來,就別登我家的門!!”老周同志恨得咬牙切齒。
去年臨走的時候,老周同志好不容易要到了老沈家閨女的電話號碼,給了劉飛揚,讓劉飛揚沒事跟人家聯系著。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