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鵝”的頭顱一直是昂著的。
今天的課程安排恰好都是文綜。
吳秀言成績下降了不少,但她的政史地三科成績仍然不錯,雖然說文綜拉分不高,但如果次次都能保持在一個相當不錯的水平,那也是一件難事。
繼政治老師在課上表揚吳秀言回答的主觀題跟參考答案上的知識點一個不落之后,歷史老師也稱贊了吳秀言。
講臺下的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把頭低下了。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就是了。
“表揚的話說完了,下面就說說那些不該犯錯的地方。”
歷史老師清清嗓子,開始解析考卷:
“這道題目是基礎啊,時間題;這道是考你們對《民法典》的內容掌握,也是最基本的不能丟分項,我們過……”
他講得飛快,底下同學的筆跟著他的話也快速移動著。
紀蘭楨也不例外。
她皺著眉頭,在試卷上做標注。
選擇題她錯了四個,有一個基礎題,兩個提高題,還有一道知識拓展。
“要想文綜拿高分啊,選擇題最多錯一道,錯兩個就很危險了。”
歷史老師恰巧從紀蘭楨身邊過,他掃了眼她的卷子,然后說:
“你們不要以為文科只要數學好就穩贏,高考可不只有數學,4分的選擇題哪個不比數學算半小時來得輕松?”
班上傳來稀稀拉拉的笑聲。
很多人都知道,數學學霸紀蘭楨的三門副科其實不算好看。
她的文綜成績在班上只能排個中等吧,這還得看卷子的難度,有時候差的能到中等下去。
雖說大家文綜之間的差距不大,但麻雀再小都是肉,她憑著數學辛辛苦苦掙到的分,卻在這三門科目上輕易失去了,怎么不叫人有些幸災樂禍。
紀蘭楨自己也有些懊惱。
她不是不背,平常也不是不刷文綜卷,可是真正到了要用的時候,腦子里的知識點還是散碎的,提取出來很費勁。
她不像吳秀言,曾在自習課上畫了超級完整的歷史時間軸,中國史外國史兩相參照,所有事件無一遺漏地都標注在上面,細細密密猶如群蟻排衙,甚至在老師之間都傳閱了一番。
紀蘭楨做不到。
她只能跟在老師屁股后面聽他評判試題的難度,然后把錯題放到書中去找,再去鞏固相應的知識點。
她用的是笨辦法,而在浩如煙海的社會歷史之中,這種方法收效甚微。
下課了,同學紛紛擱下筆甩甩酸痛的肌肉。
然而紀蘭楨還在寫。
祝繁探頭往后看她,有些吃驚:
發到手里一張干凈的卷子,被她用紅筆和藍筆密密麻麻寫滿了內容,甚至連選擇題那些錯誤選項她都找出原因進行改正了。
整張卷子遠遠看起來就像大豆腐塊套著小豆腐塊似的。
苗妙妙也看到了,不禁有些咋舌:
不就是平常的小測驗,至于嘛。
但紀蘭楨沒管,她繼續在埋頭修補她的“方塊”。
“方塊”越來越大,涉及到的內容越來越多,可是紀蘭楨心里卻越來越雜。
有那么一瞬間,她連“西周”“東周”“春秋戰國”幾個時間劃分都搞不清楚了。
一種煩躁從她心里升起。
她不想看,但是不能不看。
她抬頭環視,已經上晚自習了,教室里的同學都靜悄悄地在做自己的事情,沒有人發聲。
可是她心里有團東西堵著,她想喊出來,想把平靜打破。
她想……吃東西。
吃東西這個想法一旦從心里冒出來,她就不能抑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