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瑤本已經對賀路千失望了,這樣的迂腐書生,等她報恩完畢就再也不見。誰知道兩人說著說著,賀路千突然冒出一句“這樣的國法,不要也罷;這樣的皇帝,不要也罷;這樣的炐朝,不要也罷”。
李鳳瑤猛地瞪圓了眼珠兒。
這是反賊之論啊。
遵紀守法的良民,怎敢當眾說這樣的皇帝不要也罷。
迂腐不知變通的書生,怎敢當眾說這樣的炐朝不要也罷。
只有反賊,才會這樣膽大包天。
賀路千原來是一位反賊。
皇帝又如何?
你若不給我一個公道,我就給你一個公道。
李鳳瑤只覺得賀路千的形象瞬間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我竟然誤會賀公子是一位不懂世事的迂腐書生。”
“我簡單傻到極點了,世間哪有這樣敢向皇帝討公道的迂腐書生。陳彥瑯害我一家死絕,寧津縣令和宣川太守又助紂為虐,即使如此,我也只敢私自復仇寧津陳氏。殺了陳彥瑯,我就大仇得報,可以心滿意魂歸陰間了,萬萬不敢冒犯統御八荒**的真龍天子。”
“賀路千卻敢。”
“他是一個連皇帝都不怕的反賊。”
李鳳瑤沒有懷疑賀路千說謊。
李鳳瑤怨而化鬼之后,掌握了許多秘法。其中一項秘法,能夠感知對方的情緒波動,判斷目標是真怕還是假怕,判斷目標在說真話還是在說假話。李鳳瑤感知中,賀路千說的都是真話。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這位看起來慈悲為懷的慎殺書生,絕對會毫不猶豫化作敢向皇帝揮劍的反賊。
他只在乎公道,不在乎對方是誰。
如果李鳳瑤還活著,她這樣追求微小而確定的幸福的良民,肯定第一時間與賀路千劃清界限。
可李鳳瑤已經死了。
含冤而死。
甚至連累哥哥也含冤而死,導致李家從此絕戶絕嗣。
李鳳瑤心中輕嘆:“反賊就反賊吧,反正我已經死而化鬼。”
表面上李鳳瑤則莞爾一笑,故意略過賀路千的反賊言論:“賀公子真敢說。”
賀路千卻沒有笑:“這是我的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