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民愿體系,則民愿支持度越高,以官氣為代表的世俗政權就會越強大。
鐘群生留下的三十二卷隨筆,提到一條被門閥世界刻意遺忘的重要資訊:持有長生愿石的君主,能夠以民愿為武器,施展民愿制裁束縛俠客。
以炐朝為例。
隆慶帝、紹治帝等尋常皇帝統治炐朝時,他們無法直接操控炐朝的民愿洪流。若想以民愿削弱俠客,必須誘導俠客主動愿意接受官職任命,或者鼓勵他們像安州孟定海、燕州梁那樣為國事操勞。皇帝及丞相,始終無法強迫俠客接受某某官位,定向削弱某某俠客的武力值。
但是,鐘群生可以。
鐘群生當年之所以能夠威壓四海,便是因為兩京十三州的民愿匯聚他一身。
鐘群生在三十二卷隨筆里說,他能調動炐朝的一半民愿,精準削弱一定范圍內的俠客,以炐朝兩京十三州眾生的浩浩蕩蕩民愿鎮壓一切俠客。
縱然玄岳派祖師那樣的天下第一,遇到鐘群生的民愿裁決,也將被瞬間削弱成普通老人。鐘群生的民愿制裁,雖然不是像他那樣主動放棄絕世武功的永久削弱,卻已經足夠強大。試想,先將玄岳祖師及玄岳派高層削弱成一群普通老人,鐘群生而后率領一群普通士兵,估計都能輕松滅掉玄岳派。
民愿制裁如此恐怖,可為何它不為所知呢?
原因有很多。
最核心一條,是長生愿石有時間限制和大統一王朝崩潰的前提限制。
問及長生愿石的誕生與消亡,長生愿石曾清晰回答說,每塊長生愿石壽命三十年,三十年后自動消散。
但經鐘群生研究,長生愿石所謂的“每塊”,不是指七塊長生愿石其中的每塊,而是指被分裂為七塊的每塊長生愿石。
同一時間,長生愿石只有一塊,輪回殿七塊長生愿石說法其實指的是長生愿石七碎塊。
回顧歷史,圮朝崩潰后,一位溫姓軍閥率先激活了長生愿石。可圮朝之后的亂世,足足持續了六十年,直接把長生愿石熬沒了。所以,當烙朝太祖篡位崛起時,天下間已經沒有長生愿石可以奪取、凝結。
烙朝又遺憾地短于武功,南方、西南方、西方、北方都有分裂軍閥未能剿滅,直接導致它不被長生愿石體系視為大一統王朝。所以,當漠朝陸續征服烙朝及與烙朝并存的各家軍閥時,漠朝太祖也沒辦法激活長生愿石體系,凝結、奪取長生愿石碎塊。
直至漠朝崩潰之后,長生愿石體系才重新被亂世軍閥激活,進而成為鐘群生威壓四海的憑仗。
圮朝崩潰到漠朝崩潰,中間空白了四百余年;象征漠朝崩潰的長生愿石,顯形三十年之后消失,到炐朝末年,中間又空白了二百余年。長生愿石的存在時間太短暫了,再加上它始終集中于少數軍閥、君王之手,它的相關記載理所當然少之又少。
鐘群生逝世后,門閥江湖畏懼民愿制裁如杯中蛇影,像后來銷毀《武道圖錄》那樣拼命銷毀鐘群生留下的所有長生愿石資料,唯恐世間再誕生一位鐘群生。再者,凝結長生愿石的底限是奪取兩州之地,對炐朝繼任等統治者來說,長生愿石資料等同鼓勵野心家造反,朝廷怎可能允許相關資料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