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變法的核心,指出修行者和官僚是兩種職業,兩者不能簡單粗暴地合而為一。
岳太白指控說,許多修行者對統治一州一郡一縣沒有興趣也就罷了,他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些修行者一點兒也不懂管理之道、剝削之道。我不是不讓你們剝削億萬百姓獲利,但你們剝削億萬百姓時,能不能有點兒技巧?
這也是修行者官僚制度的痼疾。
修行者品階依賴于自身的武力,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提高自己的修為,而懶得在管理一州一郡一縣方面耗費精力。修行者組建的幕僚團隊,如果素質達到封建王朝水準,自然而然能夠正常運轉;但許多修行者偏偏把幕僚體制當作雞犬升天的恩賜,隨手賞給一群啥也不懂的舊時朋友。
有一則典型例子。
修行者甲出身貧寒山村,因緣機巧闖出名頭,被炐朝授職為五品郡守。修行者感謝山村村民昔年照顧,把一群不識字也不識數的村民招為幕僚,賦予他們在郡內隨意征稅、隨意抓人等特權。
這群山民此前都是精神老爺,一邊兒埋怨老爺們苛刻對待他們,一邊幻想自己做老爺之后也苛刻對待其他貧民。如今有幸成了老爺,一群原本值得憐憫的山民頃刻間化作無惡不作的惡魔。仗著修行者甲撐腰,這群山民在郡內肆意妄為,看見感興趣的器物,直接搶回家;看見長得漂亮的小姑娘,直接搶回家做妻做妾,等等。
山民幕僚在郡內搞得雞飛狗跳、天怒人怨,短短數月就逼得各縣百姓逃亡它郡或就地造反。
攤上這樣的修行者官僚,簡直是比地獄還要可怕的噩夢。
岳太白嫌棄這樣的修行者官僚。
岳太白卻又知道,無論如何勸誡,修行者官僚也很難愿意浪費時間學習如何“做老爺”。因為老爺做的好不好,與修行者官僚的前途無關;唯有兩耳不聞窗外事埋頭練武,不斷提高切實可見的實力,才能利益最大化。
岳太白變法,提出的解決辦法,就是建立統一的幕僚標準,通過科舉考試的生員才能就職幕僚;建立統一的幕僚式官僚制度,各地幕僚不再向修行者官僚直接負責,而是由一套新體系負責幕僚的任免。修行者官僚則全面退出實權,僅僅保留最基礎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包稅制改為從一州一郡獲得一定比例的稅收收益。
簡單來說,岳太白變法類似地球歷史上削藩。
包稅制度下的修行者,實際管理一州一郡,性質好似一個又一個封國或者說藩王;而岳太白變法,剝奪修行者對州郡的實際管理權,等同廢除了藩王的封國,從此只能獲得一定比例的經濟補償。
有修行者支持岳太白變法,也有修行者反對岳太白變法,兩個派系當時斗得你死我活。但隨著岳太白、孟定海等人的逝世,變法派漸漸失勢,名聲越來越壞。時至今日,許多修行者追溯炐朝為何滅亡,都埋怨岳太白是大奸臣,罵岳太白變法亂了人心。
賀路千曉得岳太白變法歷史,卻不懂關復炐為何突然提及岳太白變法。
關復炐主動解釋說:“炐朝之所以敗亡,根本原因就是一群身居高位的修行者官僚不知兵也不知民。就像傅永炐這樣的修行者官僚,他怎么可能帶領我們走向成功?可傅永炐偏偏武功高強,我與世炐倆再反對他,也沒辦法越過他整合樂東島。”
“近些年翻閱岳太白留下的變法策略,我越讀越覺得,我們豐人推翻安車骨殘暴統治的希望就是岳太白變法。唯有破除‘以武為尊’陳舊觀念,讓一群關心政治、關心軍事、關心百姓的修行者官僚乃至非修行者官僚掌握國家權力,豐人才能迎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