澪是自己下去的,她說的很明白,這是有風險并且風險極大的行為,她很清楚,但是她愿意去搏。
其實這沒有什么問題,充其量只能說是個人選擇和行為方式的區別,有人更激進,有人更保守,這不是對與錯能夠評價的。
可現在的問題是,當事情真的發展到了,她可能甚至幾乎確定會因此而死亡的情況下,自己真的能夠袖手旁觀嗎?
良守感覺很煎熬,他忽然清楚地體會到了澪之前說的那個假設,如果下面是晴子或者世界,他還能夠像之前那么淡定嗎?
不,他現在知道自己不能,甚至于,就算不是自己的親人,只是和自己比較相熟的同伴,他都沒有辦法真正袖手旁觀。
良守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從來都沒有真正地把任務委托人或者任務目標當做一個和自己對等的對象。
在他的潛意識里,他依然只是像玩游戲一樣,把這些任務中出現的人當做劇情里的npc,自己無需對他們負責,只要完成任務就好。
哪怕是上一次,他少見地徹徹底底地處理掉了任務里所有的事情,那根源也不過是被澪刺激到了而已。
而這一次,那些被抓走的少女,自己似乎從最開始就并不在乎她們究竟能不能被救下,能不能活著回來,她們的存在,只是紙上的名字和照片。是的,自己沒有冷血到對這一切熟視無睹,他會憎恨厭惡那個蛤蟆,但是他憎恨的根源,是對方對人類的傷害,是對方的惡性,而不是真正的因為那些受害人而去憎恨。
好吧,這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畢竟那些女人本就不怎么干凈,相信會有很多自詡道德正義的人士高呼她們罪有應得。
可是,當被傷害,可能陷入危險的人,變成了一個自己真正相熟,自己的同伴時,這份“高高在上”的心態就徹底崩塌了。
不用去管她,她自己選擇下去,就應該做好丟命的準備,她自找的。
這么想的確可以,他甚至完全可以這么想,但是即便是良守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善良高尚的人,可是,如果對方真的死了呢?
如果澪真的死了呢?
這并不是什么自己是不是愛上她了的青春期煩惱。
除了少數冷酷到無情的個體,大多數人都會有類似的經歷,當你路過一個與你毫不相關的陌生人葬禮時,你可以無動于衷甚至繼續和朋友有說有笑。可是,當你得知自己身邊的人,一個你認識相熟的人因故去世時,只要你們的關系不是刻骨銘心的仇恨,你的心情總會低落一陣,總會覺得有點不太舒服。
熟人,和陌生人,總是不一樣的。
很明顯,澪屬于自己的熟人。
良守現在也明白了澪一定要下去的原因。
那是一種叫做僥幸的東西。
是的,這很不靠譜甚至很蠢,但是現在,他也陷于了這種困境。
如果他現在下去,或許就有機會幫助澪撐到援兵到達,就像上次在公寓里他們所做的。
但是也同樣面臨著澪已經死了,或者他們合力也堅持不住的可能。
這就是僥幸,在無數種可能中,只要還沒有發生,就沒有人可以知道事情最終會演變成什么樣子。
而對于評價他們的旁人,只有結果最重要,成功了就是果斷,失敗了就是魯莽愚蠢。
那么,自己現在到底該怎么選?
是理智或者懦夫,還是果斷或者莽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