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腹壁組織在刀鋒下裂為兩半,幾乎直達腹膜,遠遠超出通常情況下第一刀的深度。
許多血管同樣被一刀兩斷,血液從兩側組織中汩汩地冒出。
一般情況下,應該是用電刀電凝止血。
缺點是損傷大,碰到大血管無效。
或者也可以用老辦法,主刀和一助各負責一側,先用止血鉗夾閉所有出血點,再挨個結扎。
缺點是速度慢。
但此刻的畫面中,一助兩手空空,啥也不干,就像在看熱鬧。
器械托盤反常規地離開原本位置,上移到二助三助之間。
二助三助化身器械護士,一人抓著一把止血鉗,拍到王磊手中。
讓眾人驚訝的,是王磊的動作。
只見他雙手左右開弓,止血鉗如雨般落向切口,速度快到幾乎看不清。
明明是一個人止血,效率卻遠遠高于兩個人止血。
仔細觀察,竟感覺限制止血速度的,不是王磊,而是兩個遞器械的助手。
也不知道是不是不熟悉器械護士的工作,他們遞止血鉗的速度,隱隱地跟不上王磊雙手的速度。
而王磊的動作快而不亂,透出一股條理分明的美感。
葛醫生忍不住低聲自語:“怎么可能這么準!這么快!”
被切斷的血管隱藏在組織中,還會有輕微的回縮,基本功稍差一點,要么夾不準,要么夾閉組織過多。
基本功合格后,止血不是問題,但要做到這么快,完全不可能。
似乎才幾秒鐘的功夫,切口就從頭到尾止血鉗林立,顯然已經完成鉗夾止血。
隨即托盤回到原位,王磊和一助一人接過一只小線卷。
這是完成鉗夾止血,要用縫線做結扎了。
總算回到熟悉的節奏,眾人精神一振。
鉗夾真是驚艷,就不知結扎的水平怎么樣。
單純打結的話,一分鐘可以打五六十個,高手可以上百。
而這種結扎,一般一分鐘能做十幾個就相當厲害了。
下一秒,他們不由張大了嘴。
畫面中,王磊十指翻飛,完全看不清楚在干什么。
只有不時的停頓,助手將剪刀伸過去,才能看清楚:是完成了一個結扎,助手在剪線,并撤除止血鉗。
助手很正常,對面一助也很正常,是我們熟悉的節奏。
但王磊這廝,快得太不正常了!
一助才完成一個結扎,王磊已經將他那一側所有止血點全部搞定。
看那意思,要不是助手剪線太慢,速度還可以更快。
搞定自己這邊,王磊隨即將手伸向對側。
沒多會功夫,所有止血鉗都被撤下。
看看時間,總共才花了半分鐘。
這速度……還要什么電刀?
這速度……還要什么一助?
眾人心底不由生起一個念頭:王磊這廝,該不會真的能10分鐘搞定吧?
不,絕對不可能。
他自己判斷有嚴重粘連,如果準確的話,光這個耗掉半小時都不奇怪。
后面還有上百條蛔蟲等著他!
想明白之后,大伙瞪大眼睛,繼續觀看。
畫面中,王磊已經又是一刀下去,突破腹膜,進入腹腔。
看到腹腔的一剎那,示教室的醫生們腦海中,都冒出類似的詞匯:慘不忍睹。
健康人的腹腔紅潤光澤,肝膽脾胰胃腸……界限分明,各安其位。
而這個病人腹腔內一團漿糊,一眼看過去,根本看不到正常的肝膽等器官。
全被增生粘連的組織給覆蓋了。
這王磊,竟然真的判斷如此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