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云海昆侖深處,青峰半山腰有一座古樸道觀。
道觀前是青磚鋪就的道場,邊上是一片翠竹林。道場上有七八個灰袍道士在輕手輕腳地掃著落葉。他們動作漫不經心,卻都歪著腦瓜側耳似乎在傾聽什么。
道觀內有人不徐不疾頌讀經文。
“……雜而氣亂曰邪,邪曰病。病者血不行氣不順,五內失氣而衰,衰而亡。
常體之所需而識知不可行非愿之事,蓋天地之橋相隔。氣行諸經星辰入海,沉于田沖于臺周而復始流于脈。練氣開天橋,神引靈入道”……
安靜的道觀里一個老道娓娓誦經,一個小道士肅穆盤膝恭敬聽講。
靈入天庭神識出竅,識之所至靈之附至。可辨細微可究無窮可御萬物。
老道放下書籍對小道士說話:“為師今日為你頌念太虛筑基篇你需牢記。日頌經文溫故知新,修者勤為先。李澈你以后每日修煉不可懈怠。
小道士李澈認真答道:“是,師傅,徒兒謹記師尊教誨”。
老道點點頭說:“此番下山,歷有門規考題一道。為師出題“生而所為”你且答來。
李澈細思片刻即朗聲回答:“天生兩極,陰陽為雙。死為生始,生為死終。凡塵種種,盡歸虛妄。生而不拘于物不滯于情感悟天地至理。師傅,徒兒以為答案是悟道。
老道微笑撫須頷首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所謂不拘于物不滯于情無非保留靈臺一方凈土,不至沉淪。道無為而無不為,德養正而無不正。正化氣,氣化精,精化神,神化道身。下山后你須謹持自身,小心因果,勿使道臺蒙塵。
“徒兒遵命”。李澈說話明晰有力,目光清澈坐姿端正挺拔。顯得十分尊師重道。
老道滿意說道:“近千年來修行界靈氣枯竭人才衰落,人世間竟無一人筑基更逞論結丹大道。十八年前為師在西京濟養院把你帶回來,教授武藝修煉我道家傳承。如今你練氣大成已是獨步天下,為師甚感欣慰。此乃我昆侖之福。
雖然練氣大成距筑基只一步之遙,但卻又有如天淵之別。筑基才是真正踏足修真大門。然而筑基不僅需要頓悟,還需要大量靈氣輔助,而今天下靈氣枯竭筑基希望很渺茫。但修真本就逆天而行,你當奮勇向前”。
身為掌教弟子日后你繼承昆侖道統,要將門派發揚光大。此次遣你西京歷練,亦有一樁因果你去了結,是何因果為師已有安排。你且去后山告祭列位祖師就自行下山去吧”。
李澈恭敬叩首起身道:“是,師傅。徒兒身為掌教弟子定當勇于任事,不負師尊所望。徒兒已收拾好行備,告祭祖師即便下山,還請師傅多保重。可是……不過尚囊中羞澀……沒有路費……”
老道拂袖不喜斥道:“凡下山歷練皆不可攜身外之財,否則如何苦修?你懷里是什么東西?手機給我,莫以為為師看不到。
李澈偷雞不成蝕把米無奈交出手機說道“謹尊師命。師傅,此去西京六千里路,您總不能讓徒兒步行去吧”。
老道轉身只留給李澈一個背影。
“哎,哎,師傅您別走啊”。
“收起你的小心思,道心磨礪何須身外之物。供奉臺有幾枚硬幣,拿了去吧”。老道說著話腳步聲已到觀外,隨即傳來老道呵斥:“你等在此作甚,裝模作樣!掃帚都不曾落地
(本章未完,請翻頁)
!早課都做完了嗎?
李澈走出門外,幾個偷聽道士早已驚的不見蹤影。門口有一個等候的道士,他見李澈出來快步上前躬身行禮“見過師兄。師兄別來無恙,師尊得知師兄將入世歷練,特地讓我來請師兄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