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嬰兒剛出生之時便可以初步判定其今后能否成為一名武修,主要依據就是診其是否有武脈,有武脈則算是初具武修之體,會被列入“預備武修”的行列。武脈的出現沒有規律可言,并非武修的后代就一定具有武脈,只能說較尋常人家機會大一點。
差不多近六成的人是沒有武脈的,而就算有武脈也并不意味著能夠成為武修,在其九歲時需要接受入武考核,若不及格說明連最基本的武修天賦都達不到,也就沒有什么培養的必要了。通常來講最多只有一半的人能通過考核。被淘汰的除非有門派或者組織之類的愿意收留,否則武修之路到此也就算結束了,只能感嘆一下回歸普通人的生活。當然,這種情況大都只發生在平民百姓的孩子身上,因為大家族的孩子哪怕是天賦稍差也可以靠各種資源來彌補。
為新生兒把脈的必須是鄉里的武教頭。武教頭由武修擔任,通常都是外地走馬上任的,是一村之長,除管理好一方土地外兼有培訓“預備武修”的職責。有能力的家族也可以自己培養。
都城、關隘等重要地域的武教頭由中階甚至是高階武修擔任,其它尋常鄉鎮則為初階。
總之,能真正走上武修之路的人少之又少,而其中有建樹者更是鳳毛麟角。
雄國東北方毗鄰邊界處有一個叫牛家屯的小村子里。
村子不大,稍微有點偏僻,每年最多只有五六個孩子出生,已經連續九年都沒有一個新生兒被診出有武脈了。距離上一個有武脈而且還通過考核成為真正武修的也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
眼見別的村子接二連三地出現“預備武修”,給村民門急的巴不得男的也能上陣生孩子,畢竟這么久連一個“預備武修”都沒有的村子放眼整個翠竹大陸都少之又少,怎能不讓別村的村民說風涼話,從頭到腳都瞧不起呢。
終于,全村人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牛老漢家的小兒子牛二被診出武脈,初具武修之體,可列為“預備武修”。
五歲之前牛二的童年無憂無慮,過完五歲生日之后便開始隨武教頭進行基礎修煉了。
牛家屯的武教頭姓劉,于是村民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劉教頭”。
劉教頭的祖籍在雄國的西南方向,正好跟牛家屯南轅北轍,相去近千里。他已經在這個村子待了三十多年了,也就是村子里上一個人成為武修之后他被派到此地接替原來的武教頭。一晃三十多年,他也漸漸的從村民口中的小劉被叫成了老劉,當年的雄姿英發也漸漸變為消瘦滄老。
因為任職這些年沒有一個人通過武修考核,因此他的政績一直都是不及格,上級有意想幫他一把卻也無可奈何。
所以牛二的出生也讓劉教頭激動不已,教導起來不遺余力,
(本章未完,請翻頁)
格外的悉心。可以說牛二就是他回家的希望。在外漂泊這么多年,老了也就格外想回到那土生土長的地方。
奈何平時的辛勤努力,最后換來的依舊是一個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