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這時,掃完墓。
每年去地里添墳我爸和我叔嘴斗沒停過,兩個人在家族墓地里嘴斗之后開始向后輩展示他們的家族自尊心。
太平天國那個時候的,有一位姓姜的將軍。后來曾國藩打到南京的時候,南京城守不住了。這位姓姜的將軍,就讓自家的老仆,帶著十來多歲的少爺和剛斷奶的小少爺趁著南京城破之際的混亂逃了出來。
為了掩人耳目,防止清軍圍堵追殺。老仆用著扁擔,老大,老二就藏在筐子里。一頭挑一個。挑著倆小孩一路上北。并且改姜姓為許姓。
相傳,老頭帶著倆小家伙到了現在大許寨這個地界。為了讓兩個孩子活下去,便把老大擱到了大許寨,獨自生存。然后帶著小家伙繼續向北。后來,老頭死了,小家伙在龍曲留下來了。
按照家譜上的輩分排,龍曲許姓比大許寨許姓基本上要高出個一兩輩兒。
也就是說嘛,長門的孫,末門的爺。
聽叔胡扯亂講,好像是這么回事。但,不是講祖上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來的嗎?他咧嘴一笑,我也某上過學,誰叼知道真嘞假嘞耶,我也是聽那些老頭胡扯扒瞎嘞。
故事可能亦真亦假,我本人知道的,炎帝姓姜,許姓出自炎帝。姜許不分家是對的。還有一說是堯舜時期的許由,還有較多出處。
這些糊涂賬,我也不清楚了。謹記下次回家時扒扒家譜,知道自己從哪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