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君的一番交待,基本上就捋順了楊玉熙這邊的工作,不過他也由此生出一些感嘆: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不合適獨當一面。
楊玉熙這個例子實在太典型了,要說她做錯了什么?那是真的沒有,她是實實在在的沒有獨當一面的經歷,而且經過這件事之后,能不能成長起來,也是一個未知數。
然后馮君就意識到,洛華……是不是該招收第三批弟子了?
第三批他不打算再采用引薦制,因為前兩批之間的關系,已經讓洛華出現了抱團的苗頭。
馮君不認為抱團就一定不好,老人家的話說得很精辟,“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適度的抱團,反而能起到一些制衡效果。
他并不認為這是帝王權術,嚴格說起來,管理一個小公司也難免遇到這種事,正經是“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想法,還真的不可取。
當然,不采用引薦制,也不代表他對弟子的可靠性無法控制,事實上,他都有了目標,那就是修真小院里修煉過的道門中人。
能來修真小院修煉的,那都是道門各脈的佼佼者,雖然其中也不缺乏裙帶關系,不過憑良心說,這些人應該是道門年輕人里最天才的一撥了。
而且這些人對洛華莊園,有難以言喻的好印象,有些人在修煉之余,還會主動幫著隔壁祈福小院去打拐,這也是變相回報洛華對自己的幫助。
還有不少人更是直接打聽,能不能拜入洛華門下。
現在的道門各脈,門戶之見早就沒有那么嚴了,只要有更好的機緣,跳槽真的常見甚至很多跳槽都沒有理由。
馮君有此打算之后,就問過道門一些執掌,想知道他們怎么看待。
這些執掌的態度很堅決,只要馮真人你愿意收,我們絕對放人,我們那些弟子在你那里修煉,原本就是占了大便宜,你收兩個弟子還不是應該的?
不過馮君認為,這些人想的沒準是:自家弟子就算離開,多少也是有點香火情的洛華里能出現兩個出身自家的人,其實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這真的不是他自戀,茅山執掌唐王孫跟別人聊起來,動不動就說自己的女兒拜入了洛華,那是一臉的自豪。
有人說你女兒沒在茅山,唐天師很無所謂地表示,有文姬在洛華,茅山崛起是早晚的事。
不過選擇小院的學徒入洛華,也肯定有些隱患:有些人對最初師門的感情還是很深的。
可這依舊不算什么,能分清楚主次就好,只要他們不把洛華的功法傳出去,適當照顧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唐文姬還經常照顧茅山呢,馮君可也沒有在意。
至于說好風景是修真小院的院主,這個山頭可能有點大,那就更不是問題了。
梅老師原本就相對佛系,對勾心斗角并不感興趣,而小院修者的來源又是五花八門,怎么可能組建得起山頭?
馮君正琢磨這個事情,關山月又跑上門來,說我那邊有點事,馮山主你要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