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一旦做大,必然會追求布局全國、連鎖經營,這都是很正常的,只有經營規模上去了,渠道完善了,企業才可能大踏步地前進和發展。
李永銳必須承認,人家這么做是沒有錯的,但是他身為本省珠寶行業的老大,不可能坐視外地商家在本地攻城略地,他是必須反抗的。
規模化經營沒有錯,本地商家求生存也沒有錯,就是個屁股的問題。
在李永銳看來,本地的珠寶商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他認為大家有必要聯合起來共御外敵,如果還是一團散沙的話,很可能被強大的對手各個擊破。
他有憂患意識,梁海清當然也有,不過梁總認為,現在是市場經濟,人家那些外來的品牌為什么做得好?因為人家遵從了市場規律,咱們可以跟對方競爭,但是沒必要搞得殺氣騰騰。
李永銳對他的話嗤之以鼻,“公平競爭?人家的規模、渠道和銷售額遠遠超過你,議價能力也會遠遠超過你……強者恒強,贏家通吃,你居然覺得能跟對方公平競爭?”
梁海清皺著眉頭表示,“有必要全方位的競爭嗎?比大而全,咱就比不過人家,你說咱們是設計能力強,還是有更全面的海外進貨渠道?差異化競爭,才是咱們的出路!”
憑良心說,鄭陽珠寶行業的設計能力,那是真心不行,別說跟歐美、跟港臺比了,就連魔都和羊城的設計師,也甩出鄭陽一條街去了。
進貨能力更是這樣,如果不是出了一個馮君,鄭陽人想要進便宜的玉石,都沒有太直接的門路倒是可以去賭石,但是這顯然不能成為穩定的供貨渠道。
至于說從海外進貨,伏牛人也有從事這一行的,但多半都是小打小鬧,哪里像某些商家,直接控制了貨源?
梁海清說的也不算錯,但是李永銳報之以冷笑,“差異化嗎?我怎么聽說,你恒隆已經有了別的打算,好像要調整業務重心了?”
“這個我還真不知道,”梁海清斷然否認這個說辭,但是緊接著,他又不以為然地表示。
“不過如果有必要的話,調整業務重心也正常,我們是把恒隆當作百年老年來經營,可是百年老店也是可以搞副業的,只要有利于公司的發展,我覺得沒什么不可以的。”
“百年老店?”李永銳不屑地笑一笑,“我對私企沒什么偏見,伏牛最早的一批百年老店,也全是民營發展起來的,但是我不得不說:以現在的社會環境,國企發展成為百年老店,或者還有那么一點點可能,私企嘛……壓根兒不可能!”
頓了一頓之后,他又說一句,“要我看啊,你恒隆把珠寶業務拆分賣掉,可能性是很大的,你家老板的心思,根本就不在珠寶業上。”
“那也是我自家的事情,”梁海清并不生氣,而是面無表情地回答,“商業行為,誰說得準呢?倒是李大福這種國企……想賣可不容易。”
“李大福別的本事沒有,自保還是不成問題的,”李永銳傲然回答,“我只是希望把大家組織起來,組團出海,而不是讓有些優秀的匠人,將來只靠著非遺補助混日子。”
聽到“非遺補助”四個字,張偉撲哧一聲笑了起來。
(初五更新到,召喚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