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聽得又是一愣,你說什么?先錢后貨?
這里不討論先錢后貨和先貨后錢的區別,也不談論兩者的優劣。
只說在小農經濟時代,以耕種為主的經濟體系里,背井離鄉討生活的人并不多,大多數人都會守著一片土地終老,周邊也都是慣熟的人。
這種情況下,先貨后錢不但是一種交易方式,也涉及了個人信用的問題,只要你在十里八鄉沒有壞名聲,沒有誰會認為,你可能欠債之后跑路。
郡守倒不是浮山本地人,但他是官員,是要注重官聲的,而且還是浮山郡的一把手。
所以馮君要求的先錢后貨,在文書看來,是對郡守極大的不敬。
雖然他知道對方可能是了不得的存在,但是這一刻,他也不得不沉著臉發話,“馮先生,你這是信不過太守大人?”
最煩你們這種上綱上線的說法了!馮君的眉頭微微一皺。
不過他也考慮到了,這可能是不同文化背景導致的認知沖突。
畢竟他是來自信息時代的人,而這里現在不過是小農經濟的社會背景。
這種文化認知沖突,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甚至會引起激烈的辯論。
所以他沒有回答對方的置疑,而是選擇了快刀斬亂麻,“這是我做生意的規矩。”
文書兀自憤憤不平,“馮先生,這里是浮山郡,太守本來就代表了朝廷的規矩。”
這話……也沒啥大毛病,不過馮君不想跟他費嘴皮子,更干脆地回答,“既然規矩談不攏,無法獲得統一認知,那就暫時不要交易了。”
文書聽到這種“愛買不買”的話,再次愣住了。
自打他代表郡守府出來談事,經歷過的人和事以百論,從未見過如此張狂之人。
可是再一想,對方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仙人,他也只能按下心中的不滿,人家不賣,他也不能選擇翻臉。
短暫的沉默過后,他再次出聲發話,“據說一套發電機和燈具,價值兩百兩黃金?”
馮君這時候都不想賣了賣給郡守府,真可能還不夠麻煩的。
不過對方既然是求購的姿態,他也不好惡聲惡氣,只能面無表情地回答,“那是最低配置,具體還要看你要照明的院落有多大,需要多少燈具,要得多的話,翻幾倍也是可能的。”
文書再次語塞……他本來還想搞搞價,給郡守展示一下自家的本事。
到最后,他只能硬著頭皮發話,“此事事關重大,不是我能做得了主的,還要上報太守,再行定奪,不過馮先生的話,我一定轉述到。”
“嗯,”馮君點點頭,畢竟是潛在的顧客,暫時談不攏也沒啥,他不會嫌棄對方是個做不了主的人,“好了,你首先要談的事,暫時就到這里……其次呢?”
文書正在考慮該如何開口,聽到他主動提及,倒也省去了不少事情。
他知道對方不喜歡拐彎抹角,索性直接出聲發問,“聽說馮先生還有一種器械,可以隔著七八里地,隔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