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寬松,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像茅山今天的態度就不錯我們的素齋,是為掛單的道友準備的,你們覺得不好,可以自己去找吃的。
往日里,十方堂不能燒烤,但是今天……例外!
但是馮君這陰陽怪氣的話,惹得和尚不高興了,于是慈眉善目在瞬間就變成了怒目金剛,“這位施主,你的三觀有很大的問題,沒有敬畏……你何必來茅山禮神拜佛?”
馮君氣得笑了,不過不等他發話,嘎子先出聲了,“我說佛爺,你管的真的多了一點,我們來茅山觀禮,那是我們跟茅山的事,該不該來,跟你有什么關系?”
佛爺也有點生氣了,高聲發話,“茅山道友何在?這種污濁之人,也能觀禮嗎?”
這一嗓子聲音極大,比不上佛門獅子吼,也趕得上連長喊齊步走。
然而尷尬的是……沒人理他!
茅山也不希望看到別人在自家的十方堂燒烤,只要有點追求的,誰不希望自家道場規矩井然儀仗森嚴?
但那是不可能的,眼下的社會,佛門明顯比道門要吃香一點。
香火旺盛了,自然就有資格講規矩了。
不過話說回來,道家對人的約束,也確實從來沒有佛家那么多。
佛家修來生,你來生想要活得很嗨,今生就得如何如何克制,才能求得解脫你不守規矩不聽話,還想求來生?
道家修自身,我把自己管理好了,就能活出新境界,就能飛升,就能雞犬升天,就能又雙叒叕地想幾修就幾修。
和尚化緣常見,有幾個人見過道士化緣?修自身的人,不求人。
不求人的道士,并不約束他人;反而是求人的和尚,還要定下很多規矩約束信徒這么做真的好嗎?真當全天下都欠你們的?
三哥的非暴力不合作,本質就是這么個玩意兒。
閑話扯多了,道門的修自身其實也講克制,但那是自我克制,并不強求別人。
這是佛家和道家的根本區別之一。
喊了一陣沒人,和尚有點尷尬,“那個啥,認識一下,我南少林覺慧……幾位怎么稱呼?”
高強看他一眼,呲牙一笑,“我嵩山覺遠……咱都是覺字輩啊。”
相較嘎子對佛門毫不掩飾的排斥,高強的態度要和藹很多,但是這種和藹,是掩藏在深深的惡意之下的要知道,他可是從事過中醫打假的人,對騙子有本能的厭惡。
高僧大德有沒有?也許有,但是他所接觸過的和尚……不提也罷,尤其是那些名山古剎香火興旺的地方,種種丑惡不堪入目。
覺慧聞言大怒,嵩山覺遠……那是影視作品里的人物好不好?你是說我在演戲嗎?
然而,當著諸多人,他還是和顏悅色地發話,“施主莫要開玩笑。”
他的態度之和藹,連好風景都有點看不下去了。
她是旅游狂人,走過的名山大川不知凡幾,對紅塵中的僧人,有她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