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人護著?沈光明不屑地笑一笑,“楊家又怎么樣?也比不上往日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沈總的局面,可是比朱岳福大不少。
別看沈光明剛才說什么“發達了別忘了兄弟”,事實上也就隨口恭維一句。
嚴格來說,楊家的勢力并沒有縮水多少,但是聲勢比“四杰”那會兒,是小了不少,而且主要經營的地方,也不再是錦城市,而是京城。
甚至在楊家人主政的某些地方,他們的勢力都要大于錦城市。
這個現狀,其實并不以楊家人的意志為轉移,這是建國以來慣例打壓山頭主義和地方勢力。
楊家要是連這點局面都看不清楚,那就只能……呵呵了,所以就形成了眼下的局面。
簡而言之,在錦城的各大勢力的眼中,楊家人是不宜招惹,但是真要招惹了,也未必就會有那么多的嚴重后果。
沒錯,楊家現在京城發展得依舊不錯,甚至親家里的古家,發展得更好,但問題是……你楊家在錦城本地不行呀。
如果楊家在本地的影響力真那么大,哪里可能最大的領導,只是一個副廳?
當然,那些有意在京城發展的干部,或者想在京城跑一跑門路的人,肯定不會開罪楊家,那種感覺大約就是……把楊家供了起來,泥胎木塑供人瞻仰的那種。
沈光明做夢都想交好楊家,但是如果真的不得已杠上了楊家,他也不會束手待斃我在本地也有點小優勢,也有幾個鐵桿關系,你楊家雖然強,但是離錦城太遠了,不好伸手。
甚至他非常懷疑,這點小糾葛,高高在上的楊家,未必會看在眼里。
所以沈光明不介意小小地張揚一下,表明哥不是很怕楊家以朱岳福跟楊家的矛盾,丫應該也不會出去亂說。
他沒想到的是,朱老板等的就是他這種態度你不膨脹,我怎么挑撥?
朱岳福皺著眉頭發話,“沈總,咱們對楊家保持些敬意,還是應該的,其實針對馮君就好了,盡量撇開楊玉欣……起碼不能主動招惹。”
這話聽起來,很是有點掏心窩子的感覺,生活經歷稍微少一點的人,沒準都會被算計進去,不知不覺就會成為沖鋒陷陣的打手。
沈光明最早是做建材的,也是大老粗一個,心直口快,他的反應就很有代表性,“我吃撐著了,主動去招惹楊家?倒是該怎么對付那馮君,得想個法子……”
然而下一刻,他頓了一頓之后,若有所思地看一眼朱岳福,“岳福啊,你這個失竊的事情,金額這么大……沒有托人找一找楊玉欣?服個軟嘛。”
沈光明倒是未必就意識到了激將法,但是身為成功的商人,有這樣的反應,實在太正常了別管我是不是主謀,你已經出事了,不該去探個路嗎?
唆使別人探路這種事,朱岳福會,沈總也會,而且他是自然而然想到的。
泥煤!朱岳福心里暗罵一句,壞了,算計得太深,有點用力過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