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楊玉欣把人帶了過來,兩個專家和四個翻譯,然后就開始講課。
這六人看著兩名道士,其實也很驚訝我們給道士培訓通信知識?
但是他們來之前,就已經得到了告知,不管見到任何場面,都不能問,也不能說出去,專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了。
正是因為如此,見到兩名道士,六個人驚訝之后,反倒是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牢記自己的職責,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
接下來,連招呼都沒有打,一名專家開始講課,旁邊有人配合著翻譯。
兩名異位面來客聽了一陣之后,中階武師瞥向馮君,眼中有很明顯的疑問。
馮君也沒理他,直到一個半小時之后,專家暫停講課,表示可以休息十分鐘。
然后這兩位才走到馮君身邊,低聲提出自己的要求,主要是兩點。
第一點還是溝通的問題,濠州話跟手機位面的話很相像,但是口音上還是有些差別,最要命的是,雙方的用詞習慣差別很大。
第二點就是專業性了,專家們講得很深入淺出,翻譯的人翻譯也比較到位,但是專業的終究是專業的,這倆異位面的朋友雖然經過短期培訓,但是聽起來還是很吃力。
其實別說他倆了,就連培訓者馮君,也不能完全聽懂。
馮君覺得這是個大問題,于是拿了兩個筆記本給他倆,一人又給了兩支碳素筆,示意他們要做好課堂筆記,不懂的問題,下課的時候問就好。
碳素筆之類的東西,在手機位面是新生事物,不過馮君那里也有人用,主要還是攜帶和使用很方便,這兩位也見識過。
他們嘀嘀咕咕商量了一陣,馮君又走過去找楊主任,表示希望專家們能講得更通俗一點,課后能回答一些問題,“……他倆的基礎很差,可能會有一些比較可笑的問題,還請包涵。”
簡而言之,兩個位面之間的知識交流,不可能沒有磨合的過程。
就算是馮君,當初到了手機位面,也是小心翼翼地磨合了很長時間,而且哪怕是這樣,他最初也是被郎大妹他們當做了“異鄉人”。
所以這點小小的磨合過程,真的不算什么。
馮君覺得,他們比當初的自己幸福太多了有他居中周旋調解,而且雙方都還相互買賬。
一旦學習起來,時間過得是很快的,眨眼間,一天的教授就結束了。
基地里有小食堂,那些小伙子們也來食堂打飯,但是他們不在這里吃,直接端走。
六名老師和兩名學生也不坐在一起,而是分開各吃各的。
飯后,兩名異位面的來客又進了廠房,繼續消化學習今天所學到的知識。
身為被皇甫無瑕派來學習的人,他倆肩負著皇甫家的期待,也跟他們個人的前途掛鉤,兩人根本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對四名翻譯來說,這其實也是個深造的過程,見到兩個道士在認真地復習,他們也不甘示弱,跟著進去做一些實操。
兩個專家比較無聊,但是這里沒有什么消遣的項目,手機信號被屏蔽,電視也不能看,小姐姐神馬的,那就更是沒有了。
所以這兩位一位在拿著棋譜打譜,一個則是在完善自己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