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老就認為,馮君這話沒什么大問題,最終他還是表示,“你的意思我懂了,先建幾個儲油罐總不是壞事,咱國家現在的石油戰略儲備,還不是很夠,有備無患嘛。”
馮君點點頭,心說你能這么想就好,“那你聯系吧,我正好出去辦點事。”
就在這時,喻老忍不住又出聲發話,“馮山主,除了石油,你手里還有什么大宗商品?”
“還有兩個煤礦吧,”馮君的腳步已經邁出了房門。
“煤礦?”喻老的聲音在他身后響起,相當地尖厲,“有鐵礦沒有?”
馮君已經走進了雨中,鐵礦神馬的,他一點興趣都沒有,手機位面的鐵礦真的不少,甚至連玄鐵礦也有,這東西拿到地球位面又得引起一番轟動。
不過馮君不想考慮鐵礦,因為在他看來,地球界的鐵礦真的不少,沒必要再到異位面進口鐵礦石,要知道,鐵在地殼中的占比接近百分之五。
都說華夏鐵礦不多,其實是提煉的成本略高而已當然,礦石挖掘難度也很重要。
馮君手上的石環,是在并州偶然撿到的,而那次晉省之行,他在并州曾經遇到一個做鐵礦的商家。
并州有一家大型國企,就是搞鋼鐵冶煉的,而那個商家就是給國企供貨的。
兩人相遇得很偶然,這些就不用說了,那商家因為買賣難做,酒桌上就主動說了起來,說現在鐵礦石太難做了,國內的賣不過國外的。
馮君當時是很吃驚,說國外的鐵礦石不是一直漲價嗎?什么長協價什么現貨價的?
他接受的確實是這種宣傳,尤其是次貸危機爆發之前,鐵礦石是翻著跟頭上漲,原因無他華夏在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對鋼鐵的需求激增。
以國際市場那尿性,肯定是華夏買什么,什么就漲,從這一點上講,全世界的資本家,都是一個德性我能賣得貴一點,為什么不賣貴一點?
但是次貸危機之后,全世界的經濟都是一蹶不振,華夏對鐵礦石的需求銳減,那些家里有礦的主兒,也就著急了,賣不出去怎么辦?降價啊。
聽起來挺解氣的是不是?可以有仇報仇有怨解怨了。
但是事實的真相是,做鐵礦的商家不住地抱怨說,我們被海外的鐵礦石沖擊得太厲害了。
海外的鐵礦石,其實降價程度不算太高,可是國產鐵礦石的商家,卻是扛不住了。
說到底,主要是這些年國內生產成本上升,采掘成本也大幅提高。
同樣的一噸鐵礦石,品質還不如海外的,坑口價也就是采掘出來的價格,比國外的鐵礦石抵達港口的價格還高,這買賣還能做嗎?
(五月第一更,求保底月票,雙倍期間,一票頂兩票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