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并不想參加這熱鬧,但是也有個別人說,這是大名鼎鼎的澳洲大火呀,咱們在火場上照一張相,可不見也算是歷史的見證嗎?
這話真的挺勾人的,歷史參與感這種情結,誰都會有,“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不過這三輛車也不乏小心,小心翼翼地參與了兩次,還是離得遠遠的,結果帶隊的本地人直接帶著他們從小路離開了,真的是要多安全有多安全。
所以他們就勸旅行團,說離得遠遠的拍,并不礙事這些人可熟悉路了,對火情也了解,你們既然來了,還不見證一下歷史?
旅游團的導游上前,跟對方溝通一下,然后回來表示,說那些人確實是本地土著,但是你們要去火場,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你們自己決定。
這個旅游團是個高端團,導游肯定不想多事,不過旅行團的人多數表決要去遠遠地看一下,他也不好攔著因為他也覺得沒啥事。
這個曾經的消防員反對過,因為他太知道水火無情了,但是別人的興致很高,他再三叮囑一定要小心,最后還是上路了。
說到底,大火燒那些不動的東西容易,在四通八達的公路上,想燒到汽車,那可真不是一般的難。
原本他們拍照拍得不錯,還是在上風頭,甚至還敢更貼近火場一點,不過消防員警告大家說,最好離得遠點,小心風頭轉向。
一語成讖,還真的風頭轉向了,眾人被熏得烏漆嘛黑,趕緊上車跑路,還覺得挺刺激,正在車上笑呢,猛地發現……前方出現了火情!
當地人確實是了解火情,但問題是……這是才冒出來的新的火頭事實上這次澳洲大火,火源也不是一處,而是有二十多處。
猛地又新冒出來一個火頭,意外嗎?不意外,但是對這幫人來說,就太意外了!
關鍵時刻,消防員站了出來,指揮大家清理出來一片隔離帶,也有人說要跑,可以抄小路,但是消防員堅持在這里等咱們先發求救信號。
他認為大火來的時候,首先是不能緊張,要自救,抄小路……你確定小路安全?
反正就在吵吵嚷嚷中,大家開始了自救,抄小路跑了沒多遠的家伙們又回來了移動信號塔燒得沒了,連聯系外界都聯系不上了,火情也看不到了,只能回來。
但是陷入險境之后,大家的脾氣都不是很好,推推搡搡的,動拳頭的也有。
最后是那個三十多歲的女人站了出來,她是醫生,她指出你們最好省點力氣,哪怕是隔離帶有了,但是咱們窒息而死的可能性要超過一半。
消防員認可她的觀點,表示說在大火中,窒息而死的人比被燒死的人還多。
所以就成了現在的情況,隨著一個接著一個昏厥,不用女人說,大部分人都意識到了:窒息而死的可能性恐怕會遠遠超過一半。
而消防員也指出,這么大的火勢,得到外界救援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但是大家千萬要鎮定如果你們放棄了希望,那就徹底沒指望了。